查古籍
病名。燎浆水泡之生于背部神堂穴等处者。见《外科启玄》卷六。其疮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多因风热郁滞于该部之肌肤所致。初起时局部皮肤瘙痒剧烈,继则成燎浆水泡,若搔破其甚者可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可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病名。燎浆水泡之生于背部神堂穴等处者。见《外科启玄》卷六。其疮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多因风热郁滞于该部之肌肤所致。初起时局部皮肤瘙痒剧烈,继则成燎浆水泡,若搔破其甚者可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可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