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踝骨者, 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者名内踝,俗名合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
或驰马坠伤,或行走错误,则后跟骨向前,脚尖向后,筋翻肉肿,疼痛不止。先用手法拨筋正骨,令其复位,再用竹板夹定跟骨,缚于 骨之上。三日后解缚视之,以枕支于足后,用手扶筋,再以手指点按其筋结之处,必令端平。内服正骨紫金丹,灸熨以定痛散,洗以海桐皮汤,常服健步虎潜丸。若稍愈后,遽行劳动,致 骨之端,向里歪者,则内踝突出肿大;向外歪者,则外踝突出肿大,血脉瘀聚凝结,步履无力,足底欹斜,颇费调治。
故必待气血通畅全复,始可行动。
正骨紫金丹(见巅顶骨伤)
定痛散(见山角骨伤)
海桐皮(见两颧骨伤)
健步虎潜丸(见髋骨伤)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踝骨者, 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者名内踝,俗名合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
或驰马坠伤,或行走错误,则后跟骨向前,脚尖向后,筋翻肉肿,疼痛不止。先用手法拨筋正骨,令其复位,再用竹板夹定跟骨,缚于 骨之上。三日后解缚视之,以枕支于足后,用手扶筋,再以手指点按其筋结之处,必令端平。内服正骨紫金丹,灸熨以定痛散,洗以海桐皮汤,常服健步虎潜丸。若稍愈后,遽行劳动,致 骨之端,向里歪者,则内踝突出肿大;向外歪者,则外踝突出肿大,血脉瘀聚凝结,步履无力,足底欹斜,颇费调治。
故必待气血通畅全复,始可行动。
正骨紫金丹(见巅顶骨伤)
定痛散(见山角骨伤)
海桐皮(见两颧骨伤)
健步虎潜丸(见髋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