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餐,亦以除热。唐本注云∶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黄粱,非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餐,殊乖的称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白粱米,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千金方∶主霍乱不吐。白粱米五合,水一升,和之顿服如粥食。肘后方∶手足忽发疣。
取粱粉,铁铛熬令赤以涂之,以众人唾和涂上,浓一寸,即消。食医心镜∶治虚热,益气和中,止烦食之。
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餐,亦以除热。唐本注云∶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黄粱,非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餐,殊乖的称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白粱米,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千金方∶主霍乱不吐。白粱米五合,水一升,和之顿服如粥食。肘后方∶手足忽发疣。
取粱粉,铁铛熬令赤以涂之,以众人唾和涂上,浓一寸,即消。食医心镜∶治虚热,益气和中,止烦食之。
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