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
陶隐居云∶黄粱,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唐本注云∶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去客风,治顽痹。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外台秘要∶小儿面身生疮如火烧。以一升末,蜜水和敷之,瘥为度。又方∶治霍乱烦燥。
以黄粱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绞如白饮,顿服。糯米亦得。肘后方∶治霍乱吐下后,大渴多饮水一斗,煮取三升清澄,稍稍饮之。食医心镜∶主益气和中,止泄痢,去中等病。以作饮食之。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土番黄米粉、鸡子白和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
陶隐居云∶黄粱,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唐本注云∶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去客风,治顽痹。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外台秘要∶小儿面身生疮如火烧。以一升末,蜜水和敷之,瘥为度。又方∶治霍乱烦燥。
以黄粱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绞如白饮,顿服。糯米亦得。肘后方∶治霍乱吐下后,大渴多饮水一斗,煮取三升清澄,稍稍饮之。食医心镜∶主益气和中,止泄痢,去中等病。以作饮食之。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土番黄米粉、鸡子白和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