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类本草》 大麦

    作者: 唐慎微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蜜为之使。)

    陶隐居云∶今稞麦,一名 (音牟)麦,似 麦,唯皮薄尔。唐本注云∶大麦出关中,即青稞疗胀满为下气及腰肾故。久服甚宜人,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陈士良云∶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小麦,无躁热。又云 ,微暖,久食消肾,不可多食。日华子云∶麦 ,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图经文具小麦条下。

    陈藏器云∶不动风气,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大麦、 麦,《本经》前后两出。苏云∶青稞麦是大麦,《本经》有条,粳一稻二米,亦如大、 两麦。苏云∶稻是谷之通名,则 是麦之《本经》于米麦条中重出皮壳两件者,但为有壳之与无壳也。

    苏云∶大麦是青稞, 麦是大麦。如此则与米注不同,自相矛盾,愚谓大麦是麦米, 麦是麦谷,与青稞种子不同,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之,今人将当本麦米黍之,不能分也。圣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麦 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外台秘要∶治妊娠得病去胎方∶麦 一升,和蜜一升,服之即下,神验。孙真人∶麦芒入目,煮大麦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供奉辅太初与崔家方∶以麦良久通转。崔郎中云神验。

    伤寒类要∶治诸黄,杵苗汁服之。又方∶蠼衍义曰∶大麦,性平、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三伏中,朝延作 ,以赐臣下,作 造饧。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作者:
  • 作者:
    孙一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