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查古籍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芥_图缺)
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
陶隐居云∶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音郎),以作菹,甚辣快。唐本注云∶此芥有三种∶叶大粗者,叶堪食,子入药用,熨恶疰至良;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其子但堪为齑尔;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别录》云∶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当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一种叶大,子白且粗,名曰胡芥。啖之及药用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孟诜云∶芥,煮食之亦动气,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日华子云∶除邪气,止咳嗽上气,冷气疾。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图经曰∶芥,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极辛辣,此所谓青芥也。
芥之种亦多,有紫芥,茎、叶纯紫,多作齑者,食之最美;有白芥,子粗大色白,如粱米,此入药又云生河东,今近处亦有。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非药品所须,不复悉录。大抵南土多芥,亦如菘类。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言地气暖使然耳。《续传信方》∶主腹冷夜起,以白芥子一升,炒熟,勿令焦,细研,以汤浸蒸饼,丸如赤小豆,姜汤吞七丸,甚效。
食疗∶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大叶者良。煮食之动气,犹胜诸菜。生食发丹石,其子,微熬研之,作酱香美,有辛气,能通利五脏。其叶不可多食。又,细叶有毛者杀人。圣惠小芥子末,和鸡子白,调敷之。又方∶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用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用敷颔颊下,立效。外台秘要∶治聋。芥子捣碎,以耳,瘥。孙真人芥菜合兔肉食之成恶疮。广济方∶治 有九种,不过此方水及蜜和滓,敷喉上下,干易之。子母秘录∶小儿紧唇。捣马芥子汁,令先揩左传季氏与 氏斗鸡,季氏金其距, 氏芥其羽。注衍义曰∶芥,似芜菁,叶上纹皱起,色尤深绿为异。子与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动风。
一品入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