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黄(图缺),味苦、辛,性温。入肺经。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寒邪入于太阴肺经,肺寒咳嗽。药苗,散寒邪而发表汗。根节止汗,实表气,固虚,清肺气,消咽噎,噎即喉中梅核之气,咽不下,吐不出是也。麻黄,气虚弱者禁用,恐汗多亡阳。
(附方) 治伤风后,寒邪敛注于肺经,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流浊涕,或成脑漏。
麻黄(五钱乳浸晒干) 陈皮(三钱) 桔梗(二钱) 栀子(二钱炒) 川芎(二钱)
黑豆(三钱去壳炒)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竹叶汤下。
──务本卷三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麻黄(图缺),味苦、辛,性温。入肺经。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寒邪入于太阴肺经,肺寒咳嗽。药苗,散寒邪而发表汗。根节止汗,实表气,固虚,清肺气,消咽噎,噎即喉中梅核之气,咽不下,吐不出是也。麻黄,气虚弱者禁用,恐汗多亡阳。
(附方) 治伤风后,寒邪敛注于肺经,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流浊涕,或成脑漏。
麻黄(五钱乳浸晒干) 陈皮(三钱) 桔梗(二钱) 栀子(二钱炒) 川芎(二钱)
黑豆(三钱去壳炒)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竹叶汤下。
──务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