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妇产科学》 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可因胎头负压吸引、产钳手术等引起,亦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血肿多位于顶骨,偶见于枕骨和额骨。一般在产后数小时甚至数天内逐渐增大,常以颅骨边缘为界限,而不越过骨缝。血肿外覆盖的头皮不变颜色,血肿下的颅骨一般无明显骨折,但偶有颅骨线形骨折者。本病吸收较慢,常需数周,亦有机化持续数年者,多不需特殊处理,但应防止揉擦。初期可冷敷,肌注维生素K1100mg每日1~2次,共2~3天。血肿较大者,五天后在严密消毒下,自血肿内抽血,局部压迫包扎。

    头皮血肿应与头皮水肿相鉴别,见表。

    头皮血肿与头皮水肿的鉴别

    项目头皮血肿头皮水肿部位
    范围
    出现时间
    消退时间
    局部特点顶骨骨膜下
    不越过骨缝
    产后2~3天最大
    3~8周
    波动感先露部皮下组织
    不受骨缝限制
    娩出时存在
    产后2~3天
    凹陷性水肿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