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辛咸微温,入肺、肝二经。洗净焙。去丝及黑口研。〕治中风失音,〔祛风化痰之功。〕祛皮肤风痒。〔风邪客于皮肤,故痒如虫行,辛能入肺散邪故也。〕能疗男子阴疮,〔风湿侵淫,则生阴疮痒痛。散风而又能燥湿,故主之。〕可理小儿惊痫,〔惊痫夜啼,因风热乘肝所致者宜之。
〕瘰 能消。〔散结化痰故也。〕雀斑可灭。〔以风邪客于皮肤,故面生黑斑诸疮,斑痕并用之。〕长于祛风化痰。小儿惊痫夜啼,由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及类中失音,非因外邪者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