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查古籍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膀胱当十九推,在肾之下,大肠之前。有下口,无上口。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沁渗而入∶其出其入,皆由气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循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下连前阴,溺之所出。引经报使,用羌活。申时气血注于膀胱。
足太阳经膀胱连,目内 起过额颠,支者从巅至耳角,〔至耳上角。〕直者从巅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夹脊两旁之内曰膂。〕支者从腰下脊间,贯臀斜入委中穴,〔在 中央。〕一支膊内左右别,〔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贯胛挟脊过髀枢,〔股骨曰髀,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循髀后廉 中合,〔膝后曲处曰 。〕下贯 内外跺后,遂循京骨指外侧。〔足小指本节后大骨曰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