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肝经诸穴歌

    作者: 张志聪

    足厥阴。一十三穴终。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蠡沟中都之会。膝关曲泉之宫。袭阴包于五里。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期门可攻。

    足大趾端名大敦。(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行间大趾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跟前一寸号中封。

    (足内踝骨一寸筋里宛宛中)蠡沟踝上五寸是。(内踝骨前上五寸)中都踝后七寸中。(内踝上七寸骨中)膝关犊鼻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阴包膝上方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蜷足取之看膝内侧必有槽中)气冲三寸下五里。(气冲上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阴廉冲下有二寸。羊矢冲下一寸许。

    气冲却是胃经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横骨端尽处。相去中行四寸止。章门下脘旁九寸。肘尖尽处侧卧取。期门又在巨阙旁。四寸五分无差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