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翼》 风痛

    作者: 尤怡

    风痛者,邪风内淫肠胃,与正气相搏而痛也。其症恶风脉弦,腹中奔响急痛。仲景所谓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是也。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炙) 人参 干姜 大枣

    水煎服。

    按∶此方宜照仲景加减法,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和剂》抽刀散

    川白姜(五两,锉,入巴豆肉一钱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良姜(五两,入斑蝥二十五个,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糯米(六两一钱,炒黄)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药罔效。

    淹淹数载。后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在脾胃,良姜、菖蒲为能散其邪,巴、蝥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独不可继是而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污,而后可以加浆 。医者意也,请借是以为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