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查古籍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怔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怔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宜益荣汤。
怔忡即忪悸也。忪悸与惊悸若相类而实不同。惊悸者。因事有所惊而悸。忪悸者。本无所惊。常心忪而自悸。焉得无辨。
感风寒暑湿闭塞诸经而忪忡。各见本门。
因痰饮怔忡者。导痰汤加炒酸枣仁。下寿星丸。
失志者。由所求不遂。或过误自咎。懊恨嗟叹不已。独语书空。若有所失。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柏子仁各一钱。下定志丸。仍佐以酒。调辰砂妙香散。
有痞塞不饮食。心中常有所怯。爱处暗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此名为卑之证。以血不足故示谷神嘉禾散。加当归半钱。黄 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