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垂体后叶功能

    垂体后叶仅分泌两种激素:抗利尿激素及催产素。事实上,这些激素是由下丘脑内的神经细胞产生;这些神经细胞形成凸起(轴突),伸向垂体后叶,并在那里释放激素。同大多垂体激素不同,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不刺激其他内分泌腺,分泌过多或不足均直接影响它们的靶器官。

    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加压素)促使肾脏保存水分,参与维持人体水平衡(见第136节)。机体脱水时,位于心脏、肺脏、大脑及主动脉的特殊受体向垂体发出信号,使之产生大量抗利尿激素。血中电解质,如钠、氯化物、钾,必须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方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电解质水平升高,大脑感知后,即刺激该激素的释放。疼痛、紧张、体育锻炼、低血糖、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某些药物和氯磺丙脲、胆碱能药及某些治疗哮喘与肺气肿的药物,均能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酒精、某些类固醇及少数其他物质则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抗利尿激素缺乏可使肾脏排出大量的水,导致尿崩症(见后)。有时,抗利尿激素产生过多、如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这种情况下,抗利尿激素水平很高,引起机体保存水分,使血中某些电解质如钠水平下降。可见于心力衰竭和极少数下丘脑疾病患者中。有时垂体外组织也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主要是某些肺癌。因此如果发现血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时,应检查垂体功能,并寻找癌灶。

    催产素在分娩胎儿时,促进子宫收缩;分娩后,则迅速防止子宫大量出血。催产素亦刺激乳腺周围的某些细胞收缩、吸吮乳头可刺激垂体释放催产素。乳腺内细胞收缩;可使乳汁从产生部位移至乳头。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