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针灸》 诸风

    作者: 朱梓

    治小儿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言语不择。发无时节。盛则吐沫(济生拔粹)。灸百会七壮。

    治卒中风毒。如口眼 斜。语言不得(全婴方)。灸合谷三壮。在手大拇指合足处。 左灸右 右灸左。

    治角弓反张。灸神庭。在发际直鼻入及椎骨。并鼻上入发际三分。各三壮。

    治风痉。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拘急(全婴方)。灸百会间使神庭各三壮。百会在发上五寸。间使在掌后二寸两筋中间。神庭在发际直鼻。

    治小儿喘胀。俗谓之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济生拔粹方)。以草茎等。量病儿手中指里近掌文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三茎。自乳上微斜直上立两茎于稍尽头。横一茎两头尽点下。各灸三壮。此法多曾见效。

    治小儿喜欠。穴上关治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大椎下节间。三壮。

    治小儿大风癞病。灸曲池二穴。各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治小儿但是风病。诸般医治不瘥。灸率谷。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