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猪鬃刚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鬃刚别名

    白背铁线蕨、铁丝草、碎叶猪鬃草

    来源

    蕨类铁线蕨科猪鬃刚Adiantum davidii Franc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湖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乳。主治膀胱炎,血淋,乳腺炎,乳糜尿,睾丸炎。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猪鬃刚拼音注音Zhū Zōnɡ Gānɡ别名

    猪鬃草、铁丝草、碎叶猪棕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白背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david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林下溪边或干燥环境。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15-40cm。根茎长而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8-20cm,坚硬,向上至小羽片柄均为栗红色,有光泽;叶片厚纸质,上面草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灰白色,两面光滑无毛,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18cm,宽6-10cm,三回羽状;羽片3-5对,互生,下部有短柄,向上的近无柄,卵状三角形,基部1对稍大,长5-9cm,宽1.5-3cm,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3-5对,斜阔三角形,互生,斜展,基部1对长达3cm,羽状;末回小羽片倒三角形,长宽各约7mm,上缘不育部分有阔三角形刺尖头的锯齿,两侧全缘,基部楔形;叶脉由末回小羽片基部向上二叉分枝,伸达齿端。孢子囊群圆肾形,着生于小羽片上缘的凹缺内,通常1个或偶有2个;囊群盖肾形至圆形,黄棕色,成熟时褐黑色,质厚,全缘。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痢疾;尿路感染;血淋;乳糜尿;睾丸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Qiū J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
  • 拼音注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辽宁......
  • 拼音注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采收和储......
  • 拼音注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
  • 拼音注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