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夫内经谓有病口苦名曰胆瘅。夫胆为中正之官。中清之腑。十一脏之所取决。咽为之使。
若故气上溢而其证为是也。经所谓是动则病口苦。以气为是动也。
半夏茯苓汤治谋虑不决胆气上溢。热。口苦。神思不爽。
半夏(汤洗去滑炒)赤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酸枣仁桂黄芩(去皮)远志(去心)秫米一匙头
地骨皮汤治谋虑伤胆。胆气上溢。膈脘虚烦。常觉口苦。
地骨皮生地黄(各五两)前胡(二两五钱)茯神(二两)麦门冬(去心)知母人参甘不
麦门冬汤
(一名升麻汤)
治胆虚逆。口中常苦。烦燥引饮。
(方见升麻汤)
益胆汤
(出圣惠方)
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泄热。脏腑因虚致
然。
黄芩甘草(炙各二两)人参桂(去皮各一两)苦参茯苓(去皮各五钱)上捣筛。
每服
栀子汤
(出圣惠方)
治腹热气逆。口苦烦渴。
栀子仁(二十枚)升麻黄芩大青茯神(去木各二分)甘草(炙锉五钱)上捣筛。
每服炙爆等物。
人参汤
(一名枳壳汤)
治胆虚气逆。邪热攻冲。口苦烦渴。
(方见枳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