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悬饮(附论)

    作者: 朱梓

    夫悬饮者。由脏腑虚冷。营卫不和。三焦痞闷。因饮水过多。停积不散。水流走于胁则冷。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悬饮。心腹痞满。水走肠间。两胁引痛。

    桂心(一两)旋复花(半两)白术(半两)细辛(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桔梗(皮脐)枳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悬饮。腹胁痞急。宿食不化。心胸满闷。

    前胡(一两去芦头)半夏(一两洗七次去滑)桂心(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诃黎勒皮(赤锉)上为

    浓朴散

    (出圣惠方)

    治悬饮。心腹气滞。两胁多痛。

    浓朴(去粗皮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大黄(一两锉碎微黄)桂心(半两)枳壳(三分麸服。

    旋复花方

    (出圣惠方)

    治悬饮。腹满胁痛。

    旋复花(一两)皂角(三定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草豆蔻(一两去皮)杏仁(一两汤浸去炼蜜和

    治悬饮。心腹气满。两胁多痛。

    (出圣惠方)半夏(三两捣为末)木香(二两)旋复花(一两)槟榔(三两)皂角(三两去黑皮涂酥炙令曲法

    小枳壳丸

    (出圣惠方)

    治胃不和。宿寒留饮。心腹痞满。胁肋刺痛。呕逆痰水

    。不思饮食。

    枳壳(四两炒去瓤)半夏(汤洗去滑)白术(各三两)赤茯苓(去皮)干姜(炒各二两)上

    治悬饮腹满胁痛。

    (出圣惠方)郁李仁(三两汤洗去皮微炒)半夏(一两汤洗七次去滑)草豆蔻(一两去皮)上为末。

    以酒

    又方

    (出圣惠方)牵牛子(二两炒)皂角子仁(二两微炒)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

    以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