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诸汤

    作者: 朱梓

    御爱灵黍汤

    (出百一选方)大小麦(各二两)甘草(四两炒)缩砂仁(一两半)生姜(一斤连皮切)盐(六两白者佳)大小

    鸡香方

    (出百一选方)茴香(半两)甘草(炒)盐(各一两)良姜干姜(以上二味细锉以麻油搽过慢火炒金紫色蒜。

    韵梅汤

    (出百一选方)半黄梅(一百个捶去核与仁)青椒(四两拣净秤)姜(一斤去皮研)盐(半斤)甘草(细锉于净盆中。

    俟热

    橙汤

    (出百一选方)橙子(十个)干山药(一两)盐(四两)甘草(二两)盐白梅(四两捶研去仁不去核)上先入生

    集香汤

    (出百一选方)缩砂(五两去皮)甘草(三两)胡椒檀香(各半两)青盐(四两)上先炒盐甘草。次下余

    清中汤

    (出百一选方)菖蒲(半斤须水中生者净洗切作片子)桔梗生姜(切作片各四两)盐(二两)甘草(二两有人

    紫姜汤

    (出百一选方)生姜(一斤切片慢火炒令熟)舶上丁香皮(二两)甘草(二两锉)盐(三两炒)丁香(五十

    温中汤

    (出百一选方)缩砂仁(二两)甘草(炙)盐(炒各三两)丁香(一分)生姜(半斤去皮)上将姜捣碎。与两。

    四顺生姜汤

    (出百一选方)神曲(四两)生姜(半斤肥嫩者净洗细搽与神曲同和作饼焙干)草豆蔻(一两半炮熟去皮秤)一方无草豆

    小煮香汤

    (出百一选方)香附子(四两不去皮只净洗略放炒盆内搽去毛用水三升煮)草果子(一两取仁)缩砂甘草子碎。

    焙干

    醍醐汤

    (出百一选方)神曲官桂干姜(煨各二两)盐(三两炒过)甘草(七两净者)乌梅(八两洗净拍碎)上

    暗香方

    (出百一选方)

    清神爽气。

    香附子(一两拣大而无皮者炒)缩砂仁(一两半炒)木香(一分)檀香(一钱)甘草(二两

    檀香汤

    (出和剂局方)

    治精神不爽。头目昏眩。心怯烦躁。志意不定。

    川芎(不见火)白芷(不见火各二两)桔梗(焙三十两)檀香(不见火三两)甘草(炒六两)

    煮香汤

    (出医方集成)木香丁香檀香沉香人参(各二两)甘草(一两)槟榔(半两)茯苓(二两去皮)上之。半干。入体燥者一处焙干。捣罗为末。不入盐。加茶点。一方入藿香半两。

    八神汤

    (出百一选方)

    温脾益胃。消酒化食。治胸膈痞闷。呕吐恶心。

    神曲(炒)麦(炒)甘草(炙各二两)丁香(一分)胡椒(一分)盐(三两)生姜(四两次日焙干

    金粟汤

    (出百一选方)粟米(一升)生姜(十两)甘草(四两)草果(二两净肉)上件。将粟米淘净。

    同生姜研碎二钱

    粉姜汤

    (出百一选方)生姜(十两去皮秤洗净切作片子)杏仁(五两汤浸去皮尖)白盐(五两)甘草(五两微炙别焙干

    韵姜汤

    (出百一选方)生姜(一斤)甘草(五两)盐(六两)缩砂仁(三两)上先将甘草炙过。用姜盐为碎块子。

    龙砂汤

    (出百一选方)缩砂仁(十两去白膜)丁香(二两二钱)甘草(二两锉)盐(三两半)上先以文武火炒盐干以浓

    荔枝汤

    (出精粹方)乌梅肉甘草(各二两)百药煎(一两)白芷(半两)白檀(二钱)上为细末。

    汤点服。

    川芎汤

    (出百一选方)川芎甘草菖蒲缩砂仁上等分。于铫子内。纸衬炒微黄。同为细末。入盐点服。

    橄榄汤

    (出百一选方)紫苏(五两切)生姜(三斤切)盐(三斤)木瓜(作十斤去瓤切片子)上件。

    将盐入在三味炙为

    湿乌梅荔枝汤

    (出百一选方)乌梅(三十枚大者有肉上先以汤浸三五次去酸水取肉研烂与糖同熬)桂末(半两入汤内)球看可

    干豉汤

    (又名元武汤出百一选方)好盐豉(二斤焙干别捣罗为细末)莳罗茴香马芹子(各半两)椒(半两去目炒干)干茵末再入臼杵

    清韵汤

    (出百一选方)缩砂仁(三两)石菖蒲(一两)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桂花汤

    (一名桂香汤出百一选方)甘草(略炙一两)桂花(三升拣子青柄子细研以瓷器盛贮覆合略煎花须就团摘坠地下者亦可)如常法

    梅花汤

    (出医方集成)旋摘花未开者。溶蜡封花口。投入蜜罐子。过时用之。以匙挑花两朵。连蜜一匙。沸汤斟服

    桂浆法

    (出百一选方)

    夏月饮之。解渴消痰。气味香美。格韵绝高。

    以桂二两。桂须四两。去粗皮无味者取二两。白沙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煮取一斗。待冷。

    每日

    洞庭汤

    (出百一选方)以细皮黄橘子一斤。于净盆内。以一砧子就盆内薄切。去核留汁。生姜去皮半斤。甘草四两法点比。以其不去橘肉故也。

    凤池汤

    (又名造化汤)

    腊中合。伏中方可成。伏中合腊中方可成。故名造化

    汤。

    肥乌梅(去仁留核)甘草盐上各件。合时三味各一斤为准。炒盐为妙。等分不焙。

    先以取出

    仙术汤

    (出和剂方)

    辟瘟疫。除寒热。温脾胃。进饮食。

    苍术(去皮四十八斤)枣(去核二斗四升)干姜(炮二十两)甘草(炒十四斤)盐(炒二十延年

    煎甘草膏子法

    (出百一选方)用好粉草一斤。慢火上炙黄。细锉。研为粗末。以百沸汤五六碗泡。着竹枚儿搅成浓汁。

    生麻膏熬百三椒麝随

    近侍汤

    (出传信适用方)丁香(一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锉一两半)缩砂仁(四两)盐(二两)麝香(一钱研次下窨三

    八神汤

    (出传信适用方)神曲(三两捣碎微炒)大麦(三两捣碎略炒)甘草(三两炙)草果子(四两炒去皮)橘红服。

    洞庭汤

    (出传信适用方)陈皮(四两)檀香(半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入盐点服。

    快气汤

    (出传信适用方)生姜(一斤切作片子以盐二两淹两宿焙干)神曲(三两)白术(三两)橘皮(二两不去白洗豆蔻(一个煨去

    又方

    (传信适用方)香附子(一两)木香(一两)甘草(半两炒)缩砂(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汤点

    半夏汤

    (传信适用方)半夏(先以水煮透软焙干为末姜汁和饼子焙干)甘草(炙)杏仁(去皮尖)茯苓(去皮)上

    爽气汤

    (出传信适用方)白术(一两)缩砂仁(四两炒)甘草(一两半炙)龙脑薄荷(去土一钱)上为细末。入盐点

    枨汤

    (传信适用方)枨曲(四两)甘草(一两)檀香(一分)白盐(一两)上一处为末。点服。入龙脑少许。

    木瓜汤

    (出传信适用方)木瓜(生去皮瓤薄切片子秤三斤)生姜(洗去皮薄切片子秤一斤)甘草(生用细锉碎秤一斤)水脉尽。

    六犯豆蔻汤x(传信适用方)生姜(一斤切片晒干)草果(半斤去壳并白皮)甘草(四两炒)只如此。名豆蔻汤。

    用盐二两。不晒生姜。淹一夕成末。三倍汤。添缩砂。与缩砂甘草同。

    顺汤,添荜茇半两成六和汤。添半夏二两。名七气汤。上为末。入

    丁香调气汤

    (出朱氏集验方)白豆蔻(八钱)丁香(七钱)缩砂仁干姜木香白术(炒各半两)甘草(炙一两半)炒

    经进过院汤

    (出朱氏集验方)草豆蔻(一两用生姜五两切片同拌以水三升慢火煮水干为度取焙干)白豆蔻仁蓬莪术(炮)

    寇相入朝汤

    (出卫生家宝方)

    冲冒雾气。春天不可少服。空心进饵。

    沉香木香甘草人参茴香肉蔻草豆蔻荜澄茄(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

    桂浆

    (出御药院方)桂(去粗皮为细末)赤茯苓(去皮为末三两)大麦(为末半两)细曲(为末半两)生蜜(并水。

    一内

    桂沉浆

    (出御药院方)沉香(三钱)紫苏叶乌梅肉(各二两)乳糖(六两)上件四味。用水三碗。熬至二碗。

    神仙不老汤

    (出余居士选奇方)香附子(拣圆者去尽黑皮微炒四两)姜黄(汤浸一宿洗净焙干秤二两)甘草(一两炙)上三桂州遇后还无事

    紫苏乌梅汤

    (出德生堂)

    常服。醒酒止渴。早晨作汤药甚妙。

    紫苏(一斤)乌梅肉(一斤别研)甘草(一斤)干葛(一斤)杏仁(煮去皮尖别研一斤)盐

    和气地黄汤

    (出刘先生真格方)

    常服。以代汤茶酒果。

    木香(一钱)楝桂(一钱)桂花(半钱)茯苓(一钱去皮)白术(一分)白芥子(一钱炒黄)钱去皮)上为温盏

    香橙汤

    (出杨氏方)橙子(大者三斤破去核切作片子连皮用)生姜(五两去皮切片焙干)上件。于净砂盆内研烂盐少

    无尘汤

    (出杨氏家藏方)

    清气消壅。

    糖霜(二两)脑子(一字)上杵。先将糖霜研细。次入脑子研匀。每服一钱。沸汤点下。

    五味子汤(出本草)千金。月令五月宜服之。

    取五味子一大合。以木杵臼细捣之。置小瓷瓶中。以百沸汤投之。入少蜜。即密封头。

    置再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