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气毒瘰

    作者: 朱梓

    (附论)夫气毒瘰者。由风热气毒攻于肺故也。肺主通行诸脏之气。若经络壅塞。则卫气凝滞。

    不得宣行。邪热与气相搏。结聚于皮肤肌肉之间。而生瘰也。又有愁忧不足。思虑千情。

    恚怒伤于心肺肝气。毒滞于胸膈。致脏腑痞涩。气血凝留。亦因兹而成气也。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心膈壅闷。不下饮食。

    槟榔前胡(去芦)赤茯苓牛蒡子(各一两炒)人参(去芦)枳壳(麸炒黄去白)防风(去芦)沉香(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一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治气毒瘰。结肿疼痛。服之令内消方。

    (出圣惠方。)豆豉(一合以汤浸一宿研如粘膏以布绞汁去滓)水蛭(一个炒令微黄)鹁鸽粪(一两微炒)夜明砂(二两微炒)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薰陆香(半两)白矾灰(一分)鸡子(二枚去壳)上为末。入豉汁相和令匀。以油单裹炊饭上蒸。候饭熟取出。入少蜜和为丸如桐子大。食前以温酒下十丸。

    皂荚丸

    (出圣惠方)

    治风毒瘰。肿硬疼痛。时发寒热。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皂荚(五挺去黑皮涂酥炙微黄焦去子)蜗牛子(五十枚炒微黄)雄黄(十两细研)何首乌陈软枣连翘(各一两)麝香(一分细研)龙脑(一钱细研)芫菁(七枚以糯米拌炒米黄为度去头翅)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桐子大。食前玄参汤下七丸。

    治风毒聚结生瘰。渐多肿硬。宜用此药贴令消烂。能自出方。

    (出圣惠方)燕粪斑蝥芫菁砒黄(各一两)青黛麝香(各一钱)水银(一皂荚子大)猪脂(半两)上以猪脂先研水银令星尽。入诸药同研令细。每用小豆大。安在子上。以醋面糊纸花子盖其子。或先炙破亦得。经五七日。看子烂溃红丝脚断。即渐渐揭纸。其子随药自出。后用煮猪蹄温汤洗却。别贴膏药。止痛生肌。

    海金花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结硬不消。日夜疼痛。

    海金花丁香琥珀(细研各一分)败龟(涂酥炙黄)甜葶苈(隔纸炒紫色各一分)麝香(一钱细研)皂荚(二十枚炒为末)上为末。同研令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于食前温汤下五十丸。其病当从大小便出。

    斑蝥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服之令内消。

    斑蝥(一两去头足翅以糯米拌炒米黄为度)麝香(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干姜(三分生)甘草(半两生锉)犀角屑(半两)粟米(二合微炒)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

    以蜀葵根白皮杵自然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以葵根汤下五丸。空心临卧时服。

    何首乌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心膈壅滞。颈生瘰。咽喉不利。

    何首乌昆布(洗去咸味各二两)雀儿粪(一两微炒)雄黄(半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皂荚(十枚去黑皮涂酥炙黄去子)上为末。入前研药一处同研令匀。用精白羊肉一斤细切。更研为丸如桐子大。食后以荆芥汤下五十丸。

    薄荷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心胸寒热壅闷。颈项肿发。胁疼痛。不欲饮

    食。

    干薄荷(一两)木香(一两)连翘(一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麝香(一分细研)皂荚(十挺长一尺不蛀者以浆水二升浸三日取汁为膏)上以皂荚汁煎。和丸如桐子大。空心及晚食前以荆芥汤下十丸。

    腻粉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结硬。疼痛不能消者宜服。

    腻粉(一钱)定粉(半两微炒)夜明砂(一两微炒)桂心(半两)犀角屑(三分)斑蝥(一分以糯米炒米黄为度去头足翅)上同研匀。用软饭和丸如绿豆大。食前温酒下五丸。

    硫黄丸

    (出圣惠方)

    治风毒瘰。肿硬如石。疼痛难当。

    硫黄(一分细研)麝香(一分细研)鸡子(一枚煮熟去皮)皂角(一分末)斑蝥(二十七枚净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以黄为度)牵牛子(一分微炒末)上同研以软饭和丸如小豆大。

    食前人参汤下五丸。

    又方

    (出圣惠方)木香(半两)乌蛇(三两酒浸去皮骨炙黄)干蝎(一两微炒)皂针(十三两炒令黄)啄木鸟(一只烧为灰)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以薄荷汤下十五丸。日三。

    又方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结肿疼痛。

    斑蝥(半两去头足翅糯米拌炒黄色)牵牛子(一两生用)雄雀粪(三分)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白)上为散。每服一钱。五更初。用粥饮调下。或有吐逆。即服枳壳汤。投之。

    日午后当取恶物。

    蜗牛散

    (出圣惠方)

    治风毒瘰。生于项腋。累累如桃李。大小不定。肿硬疼

    痛。

    蜗牛壳(一钱末)皂角子(去皮研末一钱)乳香茄连腻粉(各二钱)上为末。鸡子一枚。开取清去黄。调药末。却入壳内。以湿纸二五重裹。饭甑内蒸候饭熟。取出。空心以五味内汁嚼下后。以温水含口。良久。泻出青物。少年者作一服。年老者分作二服。临服时随意加减之。

    皂荚子丸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结硬疼痛。

    皂荚子(二十枚炒熟)巴豆(一枚去皮油心研细)乳香(二钱)斑蝥(一枚以糯米拌炒米黄为度去头足翅)上为末。同软饭和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二丸。

    治气毒瘰。结肿未溃者。令内消方。

    (出圣惠方)槲白皮(三斤锉)丁香(一两末)麝香(半两细研)上以水五斗于大釜中。先煮烂槲皮至一斗。去滓。更以慢火熬成膏。后入丁香等二味。搅令匀。收于瓷器内。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

    天灵散

    (出圣惠方)

    治气毒瘰遍项。及流注胁腋下。有头疼痛。

    天灵盖(一两带血色者入茅香水洗五七次涂酥炙令黄)虎胫骨(一两涂酥炙黄)上为散。空心以葱酒调下三钱。晚食前再服。

    又方

    (出圣惠方)蜗牛子(二十枚生者去壳微炒黄)薄荷(一两干者)丁香(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食前荆芥汤下三十丸。

    治瘰肿硬如石疼痛。

    五灵脂(二两浸醋)皂荚(十枚不蛀者去黑皮涂酥炙去子)上捣皂角末。以五灵脂膏和丸如桐子大。早晨以薄荷汤下九丸。临卧以温酒下十丸。

    又方

    (出圣惠方)皂角针(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上同研令细。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治气。

    用赤脚马兰捣细。盖患处。

    治气毒瘰。

    (出圣惠方)用皂荚子一斤。不蛀者。去皮子。涂酥炙令黄色。捣罗为末。以精羊肉半斤细切。研如糊。下药末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皂角刺捣碎煎汤下十五丸。服此药一月后。即有大验。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