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治忧恚思虑,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发,其病苦心痛,不得气息,引背痛如刺,心下坚大如粉絮,紧痛欲吐,吐即瘥,食饮不下;甚者手足冷,短气;或上气喘急呕逆,悉主之。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两) 人参(四两) 川椒(炒出汗) 远志(去心炒) 细辛(去苗) 桂心(各三两) 干姜(炮,二两) 附子(炮,一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化,日三夜二。胸中当热,七日愈;亦可丸如梧子大,米汤下二三十丸。《延年方》夏加麦门冬、甘草、人参各一两。《经心录》以吴茱萸代桂,治遇寒冷则心痛,咽中有物,吐不出,咽不入,食饮减少,并可服之,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