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舌上白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谓其寒邪初传入里也,小柴胡汤。舌乃心之苗,色应南方火,邪在表,则未生苔。邪入里,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苔而滑。热气渐深,其舌苔燥而涩。热聚于胃,其苔为之黄矣,宜承气汤下之。若舌上黑色苔者,则热已深,病势已笃。经曰∶热病,口中干,舌黑者,乃肾水刑于心火也。脉浮,阴阳俱紧,口中气出,舌中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勿妄治也。到七八日以来,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也。及或大发热者,难治。设有恶寒者,小柴胡加干姜服之。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舌上白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谓其寒邪初传入里也,小柴胡汤。舌乃心之苗,色应南方火,邪在表,则未生苔。邪入里,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苔而滑。热气渐深,其舌苔燥而涩。热聚于胃,其苔为之黄矣,宜承气汤下之。若舌上黑色苔者,则热已深,病势已笃。经曰∶热病,口中干,舌黑者,乃肾水刑于心火也。脉浮,阴阳俱紧,口中气出,舌中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勿妄治也。到七八日以来,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也。及或大发热者,难治。设有恶寒者,小柴胡加干姜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