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论类方》 白虎汤(一)

    作者: 徐灵胎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火候。

    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此寒热二字必倒误。乃表有寒,里有热也。观下条“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凿凿可证。《活人书》作表里有热,亦未稳。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热厥。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以上皆阳明热症之在经者,以三阳统于阳明也。但身重腹满,则似风湿,宜用术附∶面垢谵语,则似胃实,宜用承气。此处一惑,生死立判,如何辨别,全在参观脉症,使有显据,方不误投。发汗则谵语;阳从此越。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阴从此脱。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自汗则热气盛于经,非石膏不治。

    按∶亡阳之症有二,下焦之阳虚飞越于外,而欲上脱,则用参附等药以回之;上焦之阳盛,逼阴于外,而欲上泄,则用石膏以收之,同一亡阳,而治法迥殊,细审之自明,否则死生立判。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高鼓峰
  •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作者:
    吴谦
  •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 作者:
    叶桂述 吴金寿校
  • 作者:
    王泰林
  • 作者:
    王清源
  • 作者:
    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