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对马耳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马耳蕨拼音注音Duì Mǎ ěr Jué来源

    蕨类鳞毛蕨科对马耳蕨Polysticum tsus-simense (Hook.) J. Smith,以根状茎嫩叶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以南各省区。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痢疾,湿热腹痛,下肢疖肿。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对马耳蕨拼音注音Duì Mǎ ěr Jué别名

    小叶金鸡尾巴草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鳞毛蕨种植物对马耳蕨全草根茎

    生境分布

    生阴暗山谷潮湿林下、溪边及竹林内。分布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近直立,连同叶柄基部有黑褐色卵状披针形和棕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叶柄丛生,长15~30厘米,禾秆色,基部以上直达叶轴疏生黑色条形鳞毛;叶片披针形,长18~30厘米,宽8~15厘米,先湍急尖,基部截形,2回羽状分裂;羽片镰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8~15毫米,稍离生,具短柄,先端长渐尖而弯曲,基部不对称;小羽片为不等边的长矩圆形;有锐尖的芒状坚齿,基部向上的小羽片大而凸起,叶薄革质,上面有光泽。孢子囊群散生于叶缘和中肋之间,圆形,黑色,囊群盖盾形。

    功能主治

    治各种肿毒初起,乳痈。

    复方

    ①治各种肿毒初起:对马耳蕨全草,水煎,冲甜酒服。

    ②治乳痈:对马耳蕨全草加通草,水煎,冲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对马耳蕨拼音注音Duì Mǎ ěr Jué别名

    毛脚鸡、蕨萁、线鸡尾

    英文名Tsushima Shield Fern, Tsushima Holly Fern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或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tsus-simense(Hook.)J. Smith[Aspidium tsus-simense Hook.]

    采收和储藏:根茎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集较好。挖出后除去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嫩叶春季采集,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000m的山坡林下沟边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30-50cm。根茎近直立,与叶柄基部被黑褐色卵状披针形和棕色钻状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30cm,禾秆色,向上疏生黑色线形鳞片;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8-15cm,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与叶轴平行,通常浅裂,向上的小羽片边缘有刺状尖齿,裂片上有羽状脉,小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圆肾形。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苦;寒;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痢疾;目赤肿痛;乳痈;疮疖肿毒;痔疮出血;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Xiānɡ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Franch.) Hand.-Mazz.,以块茎入药。秋季采挖,去净泥沙,晒干......
  • 《中药大辞典》:冰拼音注音Bīnɡ别名凌(《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②《日用本草......
  • 别名福寿草、侧金盏花、冰了花、顶冰花来源为毛茛科冰凉花属植物冰凉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以全草入药。早春采集,洗净晒干备用。性味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强心,利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性水肿,心......
  • 《中国药典》:冰片拼音注音Bīnɡ Piàn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来源分机制冰片与艾片两类。机制冰片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艾片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的鲜叶经蒸气......
  • 《全国中草药汇编》:冰球子别名山慈姑、山兰来源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Lindl.) Lindl.,以假鳞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辛,寒。有小毒。注意本品有毒,多作外用。功能主治解毒行瘀,杀虫消痈。主治痈疽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