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光慈姑

    《中药大辞典》:光慈姑拼音注音Guānɡ Cí Gū出处

    《河南中药手册》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鳞茎。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放置干燥处保存。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产安徽、河南、江苏、云南、山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卵圆形,长1.5~2.5厘米,外包多层赤色膜质鳞片,每片内有多数细长金褐色的绒毛。叶通常为2枚,线形,长可达30厘米,平展斜升或呈反卷状,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呈鞘状,具平行脉,两面平滑无毛,上面绿色,近基部略带淡红色。花茎1~3,柔弱;苞片2,对生;花单生于茎端,钟状,直立,开展;花被6,狭长椭圆状披针形,白色,背面有赤紫色纵条纹;雄蕊6,3长3短,雌蕊1,子房椭圆形而呈三棱。蒴果,三角状倒卵圆形。花期2~3月。

    性状

    干燥的鳞茎,呈卵圆形或圆锥形,高约0.7~1.5厘米,直径约0.5~1厘米。底部圆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表面黄白色,光滑。质硬而脆,横断面黄白色,粉质。五香气,味淡。以色白、体质饱满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

    药理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

    鳞茎中含秋水仙碱,给小鼠皮下注射2毫克/公斤,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之停止于中期,类似放射线照射的效果,分裂较快的胚胎及肿瘤细胞对之最为敏感。用于治疗肿瘤毒性太大。光慈姑1.5克/毫升时,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一种白血病的白细胞的呼吸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②抗痛风作用

    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别的效果,每在用药的几小时内关节的红肿痛热概行消失,但不能防止复发。对一般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也不影响尿酸的排泄。

    性味

    甘,寒,有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味甘,性温。"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淡,性平。"

    ③《湖南药物志》:"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结核、痨伤,和猪肉煮食。"

    ②《河南中药手册》:"败毒。治产后血闷攻心。"

    ③《中药材手册》:"行血,解百毒,消肿,下石淋。治痈疽,产难,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复方

    ①治咽喉肿痛:光慈姑五钱,水煎服。

    ②治无名肿毒:光慈姑,捣敷。

    ③治脸上起小疔疮:光慈姑,磨汁搽。(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备注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伊犁山慈姑,地下鳞茎球形,外包多层棕褐色膜质鳞片;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叶2~3片基生,狭长披针形,平行脉,全缘,基部下延抱茎。花顶生,钟状,黄色,6瓣。蒴果长圆形,有三棱。分布新疆,亦作光慈姑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光慈姑拼音注音Guānɡ Cí Gū别名

    山慈姑、老鸦头、棉花包、毛地梨、光菇、山蛋

    英文名Bulb of Edible Tulip出处

    出自《河南中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及伊犁郁金香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ulipa edulis (Miq.)Baker[Orithyia edulis Miq.] 2.Tulipa iliensis Regel

    采收和储藏:春、秋、冬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2.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前平原和低山坡地。

    资源分布:1.老鸦瓣分布于辽宁、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2.分布于新疆天山一带。

    原形态

    1.老鸦瓣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1.5-2.5cm,外层皮纸质,内面密被长柔毛。茎长10-25cm,通常不分枝,无毛。叶2枚,长条形,长10-25cm,宽5-9mm,两面无毛。花单朵顶生;靠近花基部具2枚对生(少3枚轮生)的苞片,苞片狭条形,长2-3cm;花被片6,狭圆状披针形 ,长20-30mm,宽4-7mm,白色,背面有紫红色纵条纹;雄蕊3长3短,花丝无毛,中部稍扩大,向两端逐渐变窄或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窄;子房长椭圆形,花柱长约4mm。蒴果近球形,有长喙,长5-7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2.伊犁郁金香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1-2cm,鳞茎皮黑褐色,薄革质,面上部和基部有伏毛。茎上部通常被密柔毛或疏毛。叶3-4枚,近轮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宽0.5-1.5cm,伸展或反曲,边缘平展或波状。花茎高10-20cm;花常单朵顶生;花被片6,外轮长 圆形,内轮倒卵状长圆形,长2.5-3.5cm,宽0.4-2cm,外花被片背面有绿紫红色、紫绿色或黄绿色色彩,内花被片黄色;雄蕊6,等长,花丝无毛,中部稍扩大,向两端逐渐变窄;子房矩圆形,3室,近无花柱。蒴果卵圆形,长1.8-2.5cm。种子扁平,近三角形。花期3-5月,果期5月。

    性状

    性状鉴别 (1)老鸦瓣 鳞茎呈卵状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高1-2cm,直径0.5-1cm。表面粉白色或黄白色,光滑,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向先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质,内有一圆锥形心芽(经加工蒸煮的表面呈浅黄或浅棕色,断面呈角质)。气微弱,味淡。 (2)伊犁郁金香 鳞茎形似老鸦瓣鳞茎,惟外层鳞茎皮呈革质,黑褐色 显微鉴别 老鸦瓣鳞茎粉末特征:类白色。淀粉粒为单粒,呈灯泡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类圆形,长15-75μm,直径5-70μm,脐点呈点状、裂缝状或“人”字形,位于较小端,层纹不明显。导管多为网纹导管,直径9-15μm。

    毒性

    秋水仙碱毒性很大,但毒性发生较慢,往往在用药3-6小时后才发生,有恶心、呕吐、腹泻、衰竭、虚脱及呼吸麻痹,继续应用可能产生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后果。

    化学成分

    老鸦瓣 含秋水仙碱(colchicine)。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鳞茎中含秋水仙碱,给小鼠皮下注射2mg/kg,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之停止于中期,类似放射线照射的效果,分裂较快的胚胎及肿瘤细胞对之最为敏感。用于治疗肿瘤毒性太大。光慈姑1.5g/ml时,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件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一种白血病的白细胞的呼吸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痛风作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别的效果,每在用药的几小时内关节的红肿痛热概行消失,但不能防止复发。对一般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也不影响尿酸的排泄。

    性味

    甘;辛;寒;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咽喉肿痛;瘰疬结核;瘀滞疼痛;痈疖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瘰疬结核、痨伤,和猪肉煮食。

    2.《河南中药手册》:败毒。治产后血闷攻心。

    3.《中药材手册》:行血,解百毒,消肿,下石淋。治痈疽,产难,胞衣不下。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英文名RADIX STEMONAE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药大辞典》:百部还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还魂草(《广西中药志》),狗笠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叶。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态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无毛。茎软弱,......
  •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别名地椒、麝香草来源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兴凯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
  • 来源杜鹃花科百里香叶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用法用量鲜品2~3钱,水煎服。干品2两,酒1斤,浸泡1周,去......
  • 拼音注音Bǎi Chǐ Wèi Máo别名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四川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ounymus c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