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狐胆

    《中药大辞典》:狐胆拼音注音Hú Dǎn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犬科动物。将狐杀死后,剖腹,取出胆囊,阴干。

    性味

    《陆川本草》:"甘苦,寒。"

    功能主治

    治癫痫,心气痛,疟疾。

    ①《纲目》:"辟邪疟,解酒毒。"

    ②《陆川本草》:"泻胆火,治癫痫。"

    ③《四川中药志》:"风干研细兑开水服,治心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5~1钱;或入丸剂。

    复方

    治疟,寒热发作无时:砒霜半两,朱砂半两,麝香一分,阿魏一分,狐胆一枚,黄丹一分,绿豆面一分。上药,都细研令匀,五月用粽子尖,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发前,以冷醋汤下二丸,忌食热物。(《圣惠方》狐胆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狐胆拼音注音Hú Dǎn别名

    英文名Fox gallbladder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狐狸和南狐的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ulpes vulpes Linnaeus2.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剖腹,取出胆囊,阴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丘陵、草原等地。穴居树洞,土穴中常抱尾而睡。和动敏捷,食物杂。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1.狐狸,体长约75cm,重7.5kg。颜面狭窄,吻尖。四肢短,尾粗长,超过体长的一半,且其毛蓬松,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头部棕灰色,吻端棕黑色,下颌污白色,耳背黑色或棕黑色。背部红棕色,体侧黄褐色,腹部黄白色。四肢棕色或浅褐色,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尾色同背部,尾端白色。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

    2.南狐,体形似狗,中等细长。重7.5kg左右,外形与上种类似,亦有腭臭。毛色变化较大,通常标准者,其头、躯、尾为赤褐色;深者赤色,浅者黄褐色。个体头部灰棕色;唇、下颏至前胸暗白色;颈、肩、体两侧稍黄色,背部红棕色;腹面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其宽狭不等。

    归经

    心;肝;胆经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开窍;镇惊;清热健胃。主昏厥;癫痫;心痛;疟疾;纳呆

    用法用量

    内服:干燥研末,1.5-3g,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辟邪疟,解酒毒。

    2.《陆川本草》:泻胆火,治癫痫。

    3.《四川中药志》:风干研细兑开水服,治心气痛。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茎入药。秋冬采收,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Bān Chǔ Tóu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aculata C.Y.Wu ex C.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
  •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来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温。功能主治除湿利尿,行血祛瘀,消肿。主治咳嗽,咯血,黄疸,骨折筋伤,白带,疮疖。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2~3钱;或烧灰冲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斑竹壳拼音注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