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鲫鱼子

    《中药大辞典》:鲫鱼子拼音注音Jì Yú Zǐ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鲫鱼卵子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调中,补肝气。"

    ②《本草从新》:"去目中障翳。"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鲫鱼子拼音注音Jì Yú Zǐ英文名Goldfish roe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收集雌鱼的卵子,漂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鲫鱼适应性很强,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大。下咽齿1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披针形。鳞大,侧线鳞。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臀鳍3,5,背、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银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灰色。

    归经

    肝经

    性味

    味甘;性平

    注意

    1.《纲目》:“忌猪肝。”2.《调燮类编》:“子与麦门冬杀人。”

    功能主治

    调中补肝;明目。主目中障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来源山矾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
  • 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
  •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