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窿缘桉叶

    《中药大辞典》:窿缘桉叶拼音注音Lónɡ Yuán ān Yè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窿缘桉。秋季晴天采叶,阴干。

    生境分布

    广西、广东有栽培。产广西、广东等地。

    原形态

    窿缘桉,又名:小叶桉、风吹柳。

    乔木。树皮灰褐色,粗糙而有裂纹,常呈片状脱落。叶狭披针形,长8~15厘米,有时更长,稍呈镰状而渐尖,下部的常卵形,稍厚,侧脉多数,边脉稍离叶缘。伞形花序腋生或侧生,有花3~8朵;萼筒半球形,宽约4毫米,帽状体半球形或圆锥状,长约为萼筒的3~4倍,渐尖;雄蕊多数,长约6毫米或更长,花药卵形。蒴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果缘阔而高,突起,几成圆锥状,果瓣突出。花期秋、冬。

    性状

    干燥叶片呈镰刀状披针形,表面灰绿色,散有赤褐色或暗褐色的木栓斑点,主脉干缩成一条沟槽。叶柄棕褐色,多扭转。革质,质脆易折碎。

    性味

    味辛苦。

    功能主治

    煎水洗风湿及皮肤病,并作引亦防腐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窿缘桉叶拼音注音Lónɡ Yuán ān Yè英文名Leaf of Protruding Eucalptus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窿缘桉叶,又作农药及灭州、孑孓的用药为提取核油的原料。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窿缘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exserta F.Mue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多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资源分布:原产澳大利亚。

    原形态

    乔木,高15-18m。树皮宿存,稍坚硬,粗糙,有纵沟,灰褐色。嫩枝有印棱,纤细,常下垂。幼太叶对生,叶片窄披针形,宽不及1cm,有短柄;成熟叶片狭披针形,长8-15cm,宽1.5cm,稍弯曲,两面多秃小黑腺点,叶柄长1.5cm,纤细。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8朵,部梗圆形;花梗长3-4mm,花蕾长卵形,长8-10mm;萼管半球形,长2.5-3mm,宽4mm;帽状体长5-7mm,长锥形,先端渐尖;雄蕊多数,长6-7mm,花丝着生于药隔上半部,药室平行,纵裂;子房与萼管合生。蒴果近球形,直径6-7mm,果缘突出萼管2-2.5mm,果瓣4,长1-1.5mm。花期5-9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寒,要求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或稍有轻霜,约对低温0℃以下,受不同程度冻害。要求雨量充沛,在年降雨量15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亦耐干旱,早季5-6个月仍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酸性红壤,能耐盐碱。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培育容器苗栽植。先10年以上健壮植株作母树,当蒴果呈深绿以并带褐色斑点时采收,摊晒1-2d,收集种子。于春季2-3月和秋季9-10月播种。种子发芽需要充足水分,要保持苗圃土壤表层5cm;左右湿润,不宜过湿。当种苗长出2-3片真叶后,选健壮苗移入容器中培养。苗高20cm以上时可种植,挖长、宽各40cm,深30cm的穴,小苗深栽2-3cm。

    田间管理 定植后2-3年内,每年在早春,雨季前或秋季雨天后,中耕除草2-3次。施肥宜在早春时结合松土壤草进行,以施有机肥为主。

    性状

    干燥叶片呈镰刀状披针形,表面灰绿色,散有亦褐色或蛴褐色的木栓斑点,主脉干缩成一条沟槽。叶炳棕褐色,多扭转。革质,质脆易拆碎。产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自叶中分离到右旋-儿茶精(-catechin),杨梅树皮素葡萄糖甙(myricetin glucoside),没食子酸(gallic acid)[1]。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痒;燥湿杀虫。主风湿疹痒;脚气湿痒;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
  • 《中国药典》:白蔹拼音注音Bái Liǎn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
  • 《中药大辞典》:白蔹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敷。复方止血消肿:白蔹成熟果实......
  • 拼音注音Bái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边和草丛等潮湿之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
  • 《中国药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别名白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