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老鸦花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老鸦花藤拼音注音Lǎo Yā Huā Ténɡ别名

    大血藤、嘿良龙[傣]

    来源

    豆科老鸦花藤Mucuna macrocarpa Wall.,以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强筋壮骨,调经补血。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贫血,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

    1~2两,水煎或泡酒或熬膏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老鸦花藤拼音注音Lǎo Yā Huā Ténɡ别名

    大血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嘿良龙(傣名)。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密绒毛油麻藤长荚油麻藤。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①密绒毛油麻藤

    藤本。茎长10米左右。3少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略偏斜,下面密被棕黄色绒毛。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花黄紫色,花长7厘米。荚果长约30厘米,宽3.5厘米,密被棕色绒毛,有种子6~8枚。花期4~5月。

    生于山间疏林中。分布云南。

    ②长荚油麻藤

    大型藤本。茎圆形,断面有环纹,切断后流出棕红色汁液。3小叶,近于革质,顶生小叶卵形,先端骤尖,长9~12厘米。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有短的总花梗,密被棕黄色茸毛。小苞片矩形,先端钝,长12~18毫米;萼长不到25毫米,下面1个萼齿和萼管一样长;花冠长6~7.5厘米。荚果长30~45厘米,上面有棕色柔毛。种子8~12粒,黑色,扁椭圆形。

    生于密林。分布云南。

    性味

    《云南中草药》:"涩,微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调经。治风湿骨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

    ①《云南中草药》:"舒筋活络。治月经不调,小儿麻痹后遗症。"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强筋壮骨,调经补血。治贫血,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浸酒或熬膏。外用:研末炒热包罨。

    复方

    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老鸦花藤二两,研细,加粗糠炒热,外包环跳穴或肩髃穴,三天换药一次。(《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ēi Jú别名小红蒿、红蒿枝来源菊科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O. Ktunz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除湿利尿,杀虫。主......
  • 《中国药典》:板蓝根拼音注音Bǎn Lán Gēn别名大蓝根、大青根英文名RADIX ISATIDIS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
  •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multinerve (Ha......
  •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轴灰包科真菌轴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axis pistillaris (L.ex Pers.) F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泥砂杂质,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砂土地表。......
  •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来源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生境分布生于热带灌丛、热带稀树干草原和过渡森林里。分布于广州。原形态有刺灌木或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