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青鱼胆

    《中药大辞典》:青鱼胆拼音注音Qīnɡ Yú Dǎn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青鱼胆汁,青鱼剖腹后,割取胆囊,悬挂通风处阴干。鲜用随时采集。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胆。"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性味

    《纲目》:"苦,寒,无毒。"

    注意

    《本草经疏》:"目病非风热盛而由于血虚昏暗者,不宜用。"

    功能主治

    泻热,明目。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

    ①《食疗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

    ②《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

    ③《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

    ④《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点眼或涂敷。

    复方

    ①治目赤障翳:㈠青鱼胆频频点之。一方,加黄连、海螵蛸各等分。(《纲目》)㈡川连切片,井水熬浓,去滓煎成膏,入大青鱼胆汁和就,入片脑少许,瓶收密封,每日点之。(《龚氏易简方》)

    ②治枣花翳内障:青鱼胆、青羊胆、鲤鱼胆各七个,熊胆一分,牛胆五钱,麝少许,石决明一两。上为末,面和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眼科龙木论》坠翳丸)

    ③治喉闭及骨哽:腊月取青鱼胆阴干,患者即以胆少许口中含,咽津。(孙思邈)

    ④治急喉痹:大青鱼胆(新瓦上焙干,去膜取末)、蛇蜕皮(去沙土,碗内烧灰,研令极细)、白药子(新瓦上焙干)各一钱,白僵蚕(直者,去丝嘴,新瓦上焙干)、白矾(铁铣内飞过留性)各一两。上并为细末,再以乳钵和研令匀。每用半钱,吹入咽喉。若病轻,以多年白盐梅肉细切,入前项药同捣匀,丸如大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如白梅稍干硬,用热汤浸软取肉细切用。(《百一选方》)

    ⑤治恶疮白秃:青鱼胆、木鳖子、牛耳大黄。共研细,调匀涂。(《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

    清除鼻腔内水蛭:将腊月收集之青鱼胆阴干后磨成细粉备用。先用麻黄素溶液滴鼻(即可见到水蛭),再用棉签蘸青鱼胆粉末少许,涂于水蛭身上;稍待片刻,水蛭失去吸盘之附着力,即可用镊子夹出,或令患者自行擤出,无任何痛苦。试用13例,均获成功。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青鱼胆拼音注音Qīnɡ Yú Dǎn英文名Black carp gallbladder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胆囊,洗净,取胆汁鲜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原形态

    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归经

    肝;胆经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

    用法用量

    内外:适量,鲜汁或研末,点眼、吹喉,或涂搽。内服:入丸、散,1.5-2g。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

    2.《本草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

    3.《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

    4.《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拼音注音Bí Jì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
  • 《全国中草药汇编》:菝葜拼音注音Bá Qiā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性......
  • 《中药大辞典》:菝葜叶拼音注音Bá Qiā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菝葜“条。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性味《履巉岩本草》:“温,无毒。“功能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治风......
  • 《全国中草药汇编》: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来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栽培。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滋阴平肝,止咳润肠。主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用法用量鲜品2~4两......
  • 《中药大辞典》: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别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化学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性微温,味微辛甜。功能主治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肠胃。(性味以下出《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