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球衣藻

    拼音注音Qiú Yī Zǎo来源

    药材基源:为衣藻科植物球衣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淡水中,或积水的土壤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水生单细胞绿藻类,卵圆形,胞径(10-13)μm×(6-7.5)μm。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先端具2根等长的鞭毛。胞壁内的叶绿体呈杯状,并有造粉核和淀粉颗粒,中央有液泡。有无性繁殖(即营养细胞无性分裂)和有性生殖(同宗和同种藻的异宗接合)经接合而形成双相的合子。有性生殖的环境,在人工培养下以25℃、5000-90001x光照、12小时的黑白相间光照为宜。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益气。主目赤肿痛;水火烫伤;久痢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
  • 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平......
  • 《中药大辞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别名刺梭罗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
  •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丛中向阳处。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槽,疏生卷曲的细柔毛。叶互......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