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茜草茎

    拼音注音Qiàn Cǎo Jīnɡ别名

    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

    性状

    干燥茎呈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质脆易断,断面四方形。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

    本品在苏州、杭州、上海亦称为"过山龙"。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苏州本产药材》:"苦,寒。"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①《履巉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③《苏州本产药材》:"行血,活血。治痈毒,损伤。"

    ④《药材资料汇编》:"攻血,治气块。"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血,和血,行血。治风痹,寒湿,黄疸。"

    ⑥《四川中药志》:"配成药洒,作打药、补药或调经药用。治风湿瘙痒、痒疮、粪毒发痒,煮水外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热症吐血,妇女血崩,经出色黑:茜草茎二两。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趺打愈后,筋骨酸痛:干茜草头,每次八钱,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鲜嫩叶略加食盐,捣烂,敷疔疽疮头。(《现代实用中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采......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别名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露兜子为名。云:“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生山野间,实如萝卜,上生叶一簇,尖长深齿,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
  • 《中药大辞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
  • 《中国药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别名红蓖麻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性味叶: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