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猬脂

    《中药大辞典》:猬脂拼音注音Wèi Zhī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短刺猬脂肪油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

    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肠风便血,癣疮,耳聋。

    ①《本草拾遗》:"主耳聋,可注耳中。"

    ②《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

    ③《纲目》:"涂秃癣,杀虫。"

    ④《医林纂要》:"敷治阴肿。"

    用法用量

    外用:涂敷或滴耳。

    复方

    治虎爪伤人:刺猬脂日日敷之,内服香油。(《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猬脂拼音注音Wèi Zhī英文名Hedgehog fat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或大耳猬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取出脂肪,鲜用,或熬炼后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2.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

    3.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

    资源分布:1.广泛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3.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原形态

    1.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5-25cm。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为粘稠液体,冬季呈稠膏状。全体淡棕色。气微,味淡。

    归经

    大肠经

    性味

    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止血;杀虫。主肠风便血;秃疮;疥癣;耳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滴耳;或涂敷。

    复方

    治虎爪伤人: 刺猬脂日日敷之,内服香油。(《纲目》)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耳聋,可注耳中。

    2.《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

    3.《纲目》:涂秃癣,杀虫。

    4.《医林纂要》:敷治阴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味甘,性平,无毒。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含化或入......
  •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别名土甘草、四时茶、米碎草来源玄参科野甘草属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疏风止痒。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肠炎,细菌......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润湿肥沃沙地、渠边、田埂、丘间低地。分布东北、河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原形态赖草,又名:厚穗......
  •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复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两,水煎服。②治赤白带下:冰草白穗五钱,败酱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