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王不留行

    《全国中草药汇编》:王不留行拼音注音Wánɡ Bù Liú Xínɡ别名

    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

    英文名SEMEN VACCARIAE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球形,直径约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一侧有1凹陷的纵沟。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无臭,味微涩苦。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放锅内炒至炒至大多数爆开白花。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灰褐色。种皮表皮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50~120μm,垂周壁增厚,星角状或深波状弯曲。种皮内表皮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方形、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呈紧密的连珠状增厚,表面可见网状增厚纹理。胚乳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胞腔内充满淀粉粒及糊粉粒。子叶细胞含有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5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王不留行对照药材1.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5: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归经

    归肝、胃经。

    性味

    苦,平。

    注意

    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4.5~9g。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王不留行拼音注音Wánɡ Bù Liú Xínɡ别名

    不留行、王不流行(《吴普本草》),禁宫花、剪金花(《日华于本草》),金剪刀草(《稗史》),金盏银台(《纲目》),麦蓝子(《甘泉县志》)。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种子。四、五月麦熟时采收(东北地区在秋季)。割取全草,晒干,使果实自然开裂,然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或耕地附近的丘陵地,尤以麦田中最为普遍。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

    原形态

    麦蓝菜(《救荒本草》),又名: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圆柱形,节处略膨大,上部呈二叉状分枝。叶对生,无柄,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脏形,全缘。顶端聚伞花序疏生,花柄细长,下有鳞片彻、苞2枚;萼筒有5条绿色棱翘,先端5裂,裂片短小三角形,花后萼筒中下部膨大呈棱状球形;花瓣5,分离,淡红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的小齿牙,由萼筒口向外开展,下部渐狭呈爪状;雄蕊10,不等长;雌蕊1,子房椭圆形,1宦,花柱2,细长。蒴果广卵形,包在萼筒内。花期4~5月。果熟期6月。

    性状

    干燥种子,近球形,径约2毫米。幼嫩时白色,继变橘红色,最后呈黑色而有光泽,表面布有颗粒状突起,种脐近圆形,下陷,其周围的颗粒状突起较细,种脐的一侧有一带形凹沟,沟内的颗粒状突起呈纵行排列;胚乳乳白色。质坚硬。气无,味淡。以干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乌黑、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此外,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陕西、江苏、浙江、扛西、吉林、新疆等地亦产。以河北产量为最大。

    王不留行的药用部分,《本草》记载,多系全草与种子并用,而目前则用种子。但在商品中,有时易混入豆科野豌豆属植物的种子,主要的如硬毛果野豌豆(植物形态参阅"小巢菜"条)、窄叶野豌豆的种子,应予区别。

    化学成分

    含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等。

    炮制

    簸净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

    归经

    入肝、胃经。

    ①《纲目》:"阳明、冲、任。"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心、肝二经。"

    性味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岐伯、雷公:甘。"

    ③《别录》:"甘,平,无毒。"

    ④《本草便读》:"苦且辛,平。"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琉》:"孕妇勿服。"

    ②《本草汇言》:"失血病、崩漏病并须忌之。"

    功能主治

    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通经下乳:用于经闭及乳汁不下。王不留行治乳汁多而不通;如乳汁少之虚证,则需配用补益气血之药。

    活血消肿:用于瘀血肿块及疮痈肿毒。

    ①《本经》:"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②《别录》:"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③《药性论》:"治风毒,通血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及难产。"

    ⑤《珍珠囊》:"妳子导引,利疮疡,主治痢。"

    ⑥《纲目》:"利小便。"

    ⑦《本草从新》:"治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妇人因气,奶汁绝少:瞿麦穗、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紧龙骨、穿山甲(炮黄)各等分。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后食猪蹄羹少许,投药,用木梳左右乳上梳三十来梳,一日三服,食前服,三次羹汤投,三次梳乳。(《卫生宝鉴》涌泉散)

    ②治难产逆生,胎死腹中:王不留行、酸浆草(死胎焙用)、茺蔚子、白蒺藜(去刺)、五灵脂(行血俱生用)。各等分为散。每服三钱,取利。山水一盏半。入白花刘寄奴子一撮,同煎温服。(《普济方》胜金散)

    ③治血淋不止:王不留行一两,当归身、川续断、白芍药、丹参各二钱。分作二剂,水煎服。(《东轩产科方》)

    ④治诸淋及小便常不利,阴中痛,日数十度起,此皆劳损虚热所致:石韦(去毛)、滑石,瞿麦、王不留行、葵子各二两。捣筛为散。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之。(《外台》)

    ⑤治痈肿:王不留行(成末)二升,甘草五两,冶葛二两,桂心四两,当归四两。上五物,治合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医心方》王不留行散)

    ⑥治乳痈初起:王不留行一两,蒲公英、瓜蒌仁各五钱,当归梢三钱。酒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疔肿初起: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濒湖集简方》)

    ⑧治金疮,被刀斧所伤,亡血,寸口脉浮微而涩:王不留行十分,蒴藋细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厚朴二分。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于百日。(《金匮宴略》王不留行散)

    ⑨治鼻衄不止:剪金花连茎叶,阴干,浓煎汁,温服。(《指南方》)

    ⑩治粪后下血:王不留行末,水服一钱。(《圣济总录》)

    ⑾治头风白屑: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掺一夜,篦去。(《圣惠方》)

    ⑿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⒀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⒁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⒂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⒃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⒄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⒅疔肿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临床应用

    治疗带状疱疹: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直至少数开花,研碎,过筛,取细末。如患处疹未破溃,用麻油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溃烂处。每日2~3次。治疗16例,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2~5天痊愈;局部未见不良反应。

    备注

    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妇科,王不留行又是发乳的良药,常与穿山甲同用,俗谚有"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可见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显着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王不留行拼音注音Wánɡ Bù Liú Xínɡ别名

    奶米、王不留、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王不留行,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尔。叶似酸浆,子似菘子,而多入痈痿方用之。

    2.《蜀本草》:《图经》云,王不留行叶似菘蓝等,花红白色,子壳似酸浆,实圆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晒干。

    3.《日华子本草》:王不留行,根、苗、花、子并通用。

    4.《本草图经》: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处皆有之。苗茎俱青,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aria segtalis(Neck.)Garcke[Saponaria sagetalis Neck.;Vacaria pyramidata

    采收和储藏:秋播的于第2年4~5月收获。当种子大多数变黄褐色,少数已经变黑时,将地上部分割回,放阴凉通风处,后熟7d左右,待种子变黑时,晒干,脱粒,去杂质,再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尤以麦田中最多。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除华南地区外,其余各地几乎都有分布。

    原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平滑无毛,惟稍有白粉。茎直立,上部呈二叉状分枝,近基部节间粗壮而较短,节略膨大,表面是乳白色。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7.5cm,宽0.5-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稍连合抱茎,全缘,两面均呈粉绿色,中脉在下面突起,近基部较宽。疏生聚伞花序着生于枝顶,花便细长,下有鳞片状小苞片2枚;花萼圆筒状,花后增大呈5棱状球形,顶端5齿裂;花瓣5,粉红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小齿;雄蕊10,不等长;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包干宿存花萼内,成熟后先端呈4齿状开裂。种子多数,暗黑色,球形,有明显的疣状突起。花期4-6月,果期5-7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黑色的饱满子粒作种。南方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北方于春季播种。开1.3m宽的畦,穴播,按行、珠距各23~27cm开穴,深约7cm。每1hm2种子用量3000-4500g。与柴灰、人畜粪水拌和成种子灰,穴内先施人畜粪水,后播种。

    田间管理 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株,并随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中耕在第2年2~3月进行。两次中耕后都要追肥、施人畜粪水或尿素。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食心虫、夜盗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圆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5-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密布细小颗粒状突起。种脐圆点状,下陷,色较浅,种脐的一侧有1带形凹沟,沟内颗粒状突起呈纵行排列。质硬,难破碎。除去种皮后可见白色的胚乳,胚弯曲成环状。子叶2枚。气无,味淡。(图2)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由数列细胞组成,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有些细胞内含棕色物。胚乳占横切面的大部分,细胞中含细小糊粉粒与淀粉粒。子叶与胚根位于种子的两侧。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水浴温热约5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许,混匀,滴加盐酸数滴,即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渐变红色。(检查黄酮)

    化学成分

    种子含三萜皂甙,称为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的有A、B、C、D4种,均为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衍生的多糖甙[1]。王不留行皂甙B及C的结构已经确定[2,3],甙A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岩藻糖(D-fucose),L-鼠李糖(L-rhamnose),甙D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木糖,D-岩藻糖,L-鼠李糖和D-葡萄糖(D-glucose)[1]。四种皂甙水解均得同一的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raoside),即是棉根皂甙元-3-β-D-葡萄糖醛酸甙(gypsogenin-3-β-D-giucuronoside[1]。又含黄酮甙: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4],异肥皂草甙(isosaponarin)[5]。还含植酸钙镁(phytin),磷脂(phospholip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等。

    全革中还含(口占)吨酮成分:王不留行(口占)吨酮(vaccaxan-thone)[8],麦蓝菜(口占)吨酮(sapxanthone),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9-(口占)吨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9H-xanthen-9-One)[9]。

    药理作用

    抗早孕作用 0.25%-0.5%煎剂对大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乙醇浸液作用较煎剂强(混杂品四籽野豌豆煎剂无作用)。取健康雌鼠(体重25-30g)30只,随机分为3组,一般按着床抗孕的实验方法,按2:1配雄鼠合笼,给予王不留行醇提取物(按原中药0.05g/10g/天);一组给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按2:1配雄鼠合笼;另取正常不配偶雌鼠作为空白对照。3组动物分别连续灌胃15日,灌胃结束后l日,取抗凝血浆及子宫组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正常组cAMP含量水平同国内外报导一致。对正常妊娠鼠组来说,因怀孕,其血浆和子宫组织中cAMP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鼠组比较,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八角枫花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Huā别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6月采。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头风痛及胸腹胀满。研末......
  • 《中国药典》:八角茴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ANISI STELLATI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
  •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莲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来源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
  • 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 Yè别名鬼臼叶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ysosma versipellis(H......
  • 拼音注音Bā Jiǎo Jīn Pán别名手树、金刚纂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atsia japonica (Thunb.)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