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向日葵茎髓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茎髓拼音注音Xiànɡ Rì Kuí Jīnɡ Suǐ别名

    向日葵梗心(苏医《中草药手册》),向日葵茎心(江西《草药手册》),向日葵瓤(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出处

    《江苏药材志》

    来源

    为菊科植物向日葵茎髓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

    化学成分

    茎含多糖约53%,尚含绿原酸、新绿原酸、4-o-咖啡酰奎宁酸、东莨菪甙。

    功能主治

    治血淋,尿路结石,乳糜尿,小便不利。

    《江苏药材志》:"止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煅存性吞服,或捣烂开水冲服。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尿路结石、肾结石:向日葵梗心三尺,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星期。(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乳糜尿:向日葵梗心二尺,水芹菜根二两。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③治小便不通:向日葵茎心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百日咳:向日葵茎心捣烂,冲开水加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外伤出血:向日葵瓤,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向日葵内白心煎水当茶饮用治胃癌。亦有用葵花梗心及侧柏叶合剂治慢性气管炎者。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向日葵茎髓拼音注音Xiànɡ Rì Kuí Jīnɡ Suǐ别名

    向日葵茎心、向日葵瓤、葵花茎髓、葵花秆心、葵秆心

    英文名Sunflower Pith出处

    出自《江苏药材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茎内髓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粗壮,中心髓部发达,被粗硬刚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10-30cm或更长,宽8-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糙毛,具3脉。头状花序序单生于茎端,直径可达35cm;总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被长硬刚毛;雌花舌状,金黄色,不结实;两性花筒状,花冠棕色或紫色,结实;花托平;托片膜质。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浅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鳞片,呈芒状。脱落。花期6-7月。

    化学成分

    茎含多糖、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4-O-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lquinic acid),东莨菪甙(scoploin)[1]。

    药理作用

    免疫促进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向日葵茎心多糖(HAP),连续7d,能湿着促进小鼠脾细胞白介素-2(IL-2),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着增加脾重。在体外能协同刀豆球蛋白A(ConA)促淋巴细胞转化和诱导IL-2分泌,高浓度时反而起抑制作用[1]。HAP能增强小鼠吞噬功能[2]。

    此外,向日匡芯煎剂对小鼠移植瘤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

    归经

    归膀胱经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止咳。主淋浊;白带;乳糜尿;百日咳;风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江苏药材志》:止血淋。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取地上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边、石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参拼音注音Cì Shēn别名刺仙茅、川参来源川续断科刺参属植物大花刺参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或鲜用。除前种外,尚有细叶刺参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别名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处始载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华南各地广为栽培,长江流域有盆栽。资源分布:原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越南、缅甸......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