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接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来源

    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小杉兰Lycopodium selago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止血,续筋。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别名

    龙胡子、岩石松(《文山中草药》),小杉兰(《陕西中草药》)。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卷柏状石松全草。全年可采,阴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新疆及东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立或斜上,二歧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杖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肾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性味

    ①《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

    ②《文山中草药》:"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①《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趺打损伤,外伤出血。"

    ②《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或捣敷。

    复方

    治荨麻疹:龙胡子适量,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别名

    龙胡子、岩石松、卷柏状石松、小杉兰

    英文名Herb of Fir Clubmoss, Herb of Virgin Mary's Furze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selago(L.)Bernh.ex Schrank et Mast.[Lycopodium selago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孢子,阴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吉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原形态

    卷柏状石松,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直立或斜上,二岐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枝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肾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生物碱:石松碱(lycopodine),尖叶石松碱(acrifoline),石松灵碱(lycodoline),伪卷柏石松碱(pseudoselagine),αβ-玉柏碱(α、β-obscurine),卷柏石松碱(selagine)即石杉碱(huperzine)A,石松岩定碱(lycodine),6β-羟基石杉碱(6β-hydrocyhuperzine)A。还含卷柏石松素(selagin),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阿魏酸(ferulic acid)。

    归经

    心经

    性味

    微苦;凉;平

    功能主治

    止血;续筋;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荨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各家论述

    1.《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扁藤拼音注音Biǎn Ténɡ别名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扁骨风(《广西中草药》)。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藤茎及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密林下,缠......
  • 《中药大辞典》:扁藤叶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叶。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扁藤叶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英文名leaf o......
  • 拼音注音Biǎn Dòu别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
  • 《中药大辞典》:扁豆叶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分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
  • 《中药大辞典》: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化学成分根含天门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种游离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浊。①《滇南本草》:“治大肠下血,痔漏,冷淋。“②《生草药性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