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秧鸡

    《中药大辞典》:秧鸡拼音注音Yānɡ Jī别名

    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

    出处

    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

    为秧鸡科动物秧鸡

    生境分布

    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

    原形态

    体长约30厘米。头小:嘴比头长,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颈长;上体羽毛暗灰褐色,带黑色斑纹,头部斑纹尤为显着。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间,羽端白色。脚带赤褐色,前趾颇长,约与嘴等长,趾无蹼。

    栖息沼泽或近水草丛中。步行快速,不善高飞。食蚯蚓,昆虫、植物嫩芽等。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汪颖《食物本草》:"治蚁瘘。"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秧鸡拼音注音Yānɡ Jī别名

    水鸡、秋鸡

    英文名Rail出处

    出自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llus apuatic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沼泽或近水草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步行快速,不善高飞。性畏人。以水生昆虫、蚯蚓、植物嫩芽为食。

    资源分布: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

    原形态

    秧鸡,体长约30cm。头小;颈长。上体羽毛暗灰褐色,带黑色斑纹,头部斑纹尤为显着。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同,羽端白色。胫羽黑而有白色横斑。嘴黑褐,下嘴基部较淡。脚棕褐色。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类(lipid)。

    归经

    大肠经

    性味

    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补中益气。主蚁瘘;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各家论述

    汪颖《食物本草》:治蚁瘘。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花欧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vulgarisL.f.alba(Weston)Vass.[S.vulgaris L.var.alba Weston]......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riparia (Bl.) DC. [Conyzarparia Bl.; ......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别名坚荚树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叶,极大而光泽。开黄花,结小红子。其......
  • 拼音注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别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全草。于6~7月花开时,采回全草,洗净泥土,除去残叶败枝,以木棒将茎砸扁,晾干。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