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鸳鸯

    《全国中草药汇编》:鸳鸯拼音注音Yuān Yānɡ来源

    雁行目鸭科鸳鸯Aix galericulata (L.),以入药。

    生境分布

    我国东北和东部地区。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瘘疮,疥癣,血痔。

    用法用量

    肉适量,鲜用或焙干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鸳鸯拼音注音Yuān Yānɡ别名

    邓木鸟(《荆楚岁时记》),匹鸟(《禽经》),黄鸭(《纲目》)。

    出处

    《千金·食治》

    来源

    为鸭科动物鸳鸯

    生境分布

    繁殖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至华南一带。

    原形态

    雄鸟体长约43厘米。嘴扁,红棕色。虹膜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羽色绚丽,额和头顶的中央翠绿,并带金属光泽;枕冠为铜赤、紫、绿及白色等长羽组成;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眼先淡棕黄,颊转棕栗;眼的上方和耳羽棕白;颈侧领羽细长如矛,呈辉栗色,羽轴淡黄;颏和喉几纯栗色。背和腰暗褐,而有铜绿色金属反光;肩部两侧有白纹2条;最内2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形而竖立。尾羽暗褐,而带金属绿色。上胸和胸侧呈紫褐色金属光泽;下胸两侧绒黑,镶以显着的白色横带2条,各羽基部灰褐色。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纯白。雌鸟较小,头部灰褐,背部苍褐色,腹部纯白,翅无扇形羽。脚和趾红黄色,蹼黑色。

    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中。平时成对生活,飞行力颇强,筑巢于树洞内。

    性味

    咸,平。

    ①《千金·食治》:"味苦,微温,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咸,平,小毒。"

    ③《日用本草》:"酸,无毒。"

    注意

    孟诜:"多食令人患大风。"

    功能主治

    治痔痿,疥癣。

    ①《荆楚岁时记》:"主齿痛。"

    ②《千金·食治》:"主瘘疮,清酒浸之,炙令热以薄之,亦炙服之。"

    ③《嘉祐本草》:"主诸瘘疥癣病,以酒浸炙令热,敷疮上,冷更易。"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外用:煮熟切片敷贴。

    复方

    ①治五痔漏疮:鸳鸯一只,治如食法,煮令极熟,细细切,以五味、醋食之,羹亦妙。(《食医心镜》)

    ②治老人五痔,泄血不止,积日困劣无气,亦疗久瘘疮:鸳鸯一枚,如常法,以五味、椒酱腌,火炙之令熟,空心渐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鸳鸯法炙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鸳鸯拼音注音Yuān Yānɡ别名

    邓木鸟、匹鸟、黄鸭

    英文名Mandarin duck出处

    出自《千金 食治》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鸳鸯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x galericulata(Linnaeus)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泫中平时成双生活而不分离。既善走又善游泳,飞行力亦强。杂食性。巢营于树洞内,每窝产卵6-10枚,灰黄色。

    资源分布:繁殖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越冬在长江以南至华南一带。

    原形态

    鸳鸯,体长约40cm左右,体重约500g左右。雄鸟眼的上方和耳羽棕白,颊转棕栗。颏、喉几纯栗色。额和头顶的中央呈金属光泽,翠绿,头顶两侧有白眉纹伸至颈项。枕部丛生长的羽氇,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羽组成羽冠。背和腰暗褐,而有铜绿色金属反光。初级飞羽暗褐色;次级飞羽褐色;三级飞羽黑褐,外翈显金属蓝绿色,最后1枚外羽呈金属蓝绿色而具栗黄色羽端,内翈扩大为扇形,直立如帆。上胸和胸侧呈紫暗色金属光泽,下胸纯白。必羽暗褐,尾下覆羽纯白。雌鸟眼周和金属光泽,下胸纯白。尾羽暗褐,尾下覆羽纯白。雌鸟眼周和眼后有1条纵纹,白色;颏、喉白色。头和颈的背面均灰褐色,颈侧浅灰褐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两翅没有醒目的帆状羽。虹膜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嘴红棕色;脚和趾红黄色,蹼膜黑色。

    归经

    大肠经

    性味

    味咸;性平

    注意

    1.《嘉佑本草》:“食其肉,令人患大风。”2.《日用本草》:“肉不可食,食之动风发癞。”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痔瘘下血;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熟食。外用:适量,煮熟切片敷贴。

    复方

    ①治五痔漏疮:鸳鸯一只,治如食法,煮令极熟,细细切,以五味、醋食之,羹亦妙。(《食医心镜》)②治老人五痔,泄血不止,积日困劣无气,亦疗久瘘疮:鸳鸯一枚,如常法,以五味、椒酱腌,火炙之令熟,空心渐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鸳鸯法炙方)

    各家论述

    1.《荆楚岁时记》:主齿病。

    2.《千金·食治》:主瘘疮,清酒浸之,炙令热以薄之,亦炙服之。

    3.《嘉佑本草》:主诸瘘疥癣病,以洒浸炙令热,敷疮上,冷更易。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别名滇白栎、野槟榔来源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
  •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药》:“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杀虫。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
  •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开时,摘下晒干。生境分布产四川。原形态①白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6米。小枝圆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状,光......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脂拼音注音Bái Shí Zhī来源矿物硅酸盐的白陶土(Kaolin),与赤石脂类同,惟色白或带淡红、淡黄色。成分在比例上稍与赤石脂相异。一般认为以色白细腻粘舌无泥土、砂石等杂质为佳。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为涩肠止......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花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用于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用菜油调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