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拼音注音Zuàn Gǎn Chónɡ别名

    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

    来源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er),以幼虫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各地。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

    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钻秆虫拼音注音Zuàn Gǎn Chónɡ出处

    《东北动物药》

    来源

    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幼虫。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劈开取虫,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及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成虫体长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灰黄色,翅外方右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白色。幼虫体长2~2厘米,头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近后缘有2个。

    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虫在寄主茎秆内越冬。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治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钻秆虫拼音注音Zuàn Gǎn Chónɡ英文名grain insect出处

    出自《东北动物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ceras venosata Walker

    采收和储藏: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劈开取虫,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虫在寄生主戏秆内越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原形态

    高梁条螟,成虫体长1.2-1.4cm,展翅2.4-3.4cm。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翘灰黄色,翅外方有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白色。幼虫体长2-3cm。头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近后缘有2个。

    归经

    凉血止血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血热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5-10条。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Chuān Xīn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须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graphis laxiflora (BI.) Lindau [A.tenera (Nees) O. Kuntze; ......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苋别名烂脚蒿、白牛膝、土牛膝、怀牛膝来源藜科白花苋Aerva sanguinolenta (L.) Blume,以根、花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微辛,平。注意忌服酸、冷。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散瘀止痛,除湿,调经止......
  • 拼音注音Bái Huā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鹅毛玉凤花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
  • 《中药大辞典》:白花菜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别名羊角菜(《纲目》),屡析草(《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台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菜子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 Zǐ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来源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is gynandra (L.) Briq.]的种子,其全草亦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