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艾叶丸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别名

    伏龙肝丸

    处方

    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伏龙肝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丸处方

    艾叶(炙)1两,干姜(生)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益智(去皮)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小便利,少腹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以饭压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鸡峰》卷十五:艾叶丸处方

    艾叶半两,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附子半两,陈皮1两,当归1两,川芎3分,吴茱萸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血虚腹胁 (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五《鸡峰》卷十:艾叶丸处方

    艾叶4分,赤小豆4分,当归4分,阿胶4分。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失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圣惠》卷七十二:艾叶丸处方

    艾叶1两(微炒),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当归1两(锉,微炒),卷柏1两半,白龙骨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腹肚胀满,脐下 (疒丂)痛,大便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圣济总录》卷七十六:艾叶丸处方

    艾叶(炒)3分,黄连(去须,炒)3分,木香(一半生,一半炒)3分,肉豆蔻(去壳)3分,地榆(锉)1两,阿胶(炙燥)半两,当归(切,焙)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圣惠》卷八十:艾叶丸处方

    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2两,代赭石1两半(细研),干姜1两(炮裂,锉),芎藭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牛角(角思)2两(烧),牡蛎1两(烧为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不绝,腹 (疒丂)痛,气息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硼砂1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鼻中生红线一条,少动之则痛如死。用法用量以人乳调之,轻轻点在红线中间。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处方硫黄1两,樟冰2钱,川椒2钱,生矾2钱。功能主治风湿凝聚而生钮扣风,久则搔痒如癣。用法用量上为末,先用白萝卜1个,抠空其内,将药填满,复将原皮盖之,湿纸包3-4层,灰火内煨半时许,待冷取开,用药同熟猪油调稠,搽患上。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处方人中白5钱(煅),王瓜消5钱,枯白矾3钱,青黛6钱(炒),元明粉3钱,薄荷叶4钱,白僵蚕5钱,川黄连5钱,硼砂3钱,大冰片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不可泄气。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临用以3-5厘吹之,日3-5次。摘录《瘟疫条辨......
  • 《中国药典》:冰硼散处方冰片50g 硼砂(煅)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性状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炮制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
  • 处方火消1钱5分,白月石5分,冰片3厘。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诸症,双单乳娥。用法用量吹之。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