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参术膏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膏处方

    人参7.5克 白术6克 桃仁 陈皮各3克 黄耆4.5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

    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证治准绳·类方》卷一:参术膏处方

    人参(切)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主中风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产妇误损尿胞,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煎稠。汤化服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摄生秘剖》卷四:参术膏处方

    白术(土炒)240克 人参(去芦)薏苡仁(炒)各120克 莲肉(去心、皮)黄耆(蜜炙)各9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神曲(炒)60克 泽泻 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

    主脾胃亏损,或胀或泻。

    用法用量

    用水20升,煎至10升,去滓,熬成膏。每次1匙,用开水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摄生秘剖》卷四《外科正宗》卷一:参术膏处方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5大碗砂锅内侵火熬至3碗,将滓再煎汁1碗,共享密绢滤清,复熬稠厚,瓷碗内收贮听用),云片白术6两,淮庆熟地6两(俱熬,同上法)。

    制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瓷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出,盖勿泄气。

    功能主治

    补气补脾并补血。主痈疽、发背等症,大脓后气血大虚。

    用法用量

    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症。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按:本方方名,《疡医大全》引作“参术地黄膏”。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医统》卷四十六:参术膏处方

    人参1斤,白术(土炒)1斤,薏苡仁8两(炒熟),莲肉6两(去皮心),黄耆4两(蜜炙),茯苓(去皮)4两,神曲(炒)2两,泽泻5钱,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虚弱,不能运用,或胀或泻。

    用法用量

    水2斗,煎1斗,去滓,再熬成膏。或为细末,每服2-3钱,饮汤调下。

    各家论述

    《摄生秘剖》:《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苦以泄之。白术苦甘,是以为君;东垣曰:脾胃虚则气不足,人参甘温补气是以为臣;气不足者,肉分不充,故佐以黄耆;土虚则不能生金,故佐以苡仁;虚则补其母,故佐以莲肉;土恶湿,虚则水寡于畏,故佐以茯苓,泽泻;土虚不能散精输肺,故佐以神曲,通五方之气于太阴,和诸药之性而无忤者,甘草为使之力也。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外科枢要》卷四:参术膏处方

    人参、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补中气,健脾胃。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消瘦;并治妇人阴脱,产后淋沥。

    用法用量

    水煎稠,汤化服。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当归尾、川芎、桂心、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柴胡、桔梗、栝楼、薤白。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摘录《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 《辨证录》卷十三:变阳汤处方人参、黄耆2两,金银花半斤(煎,汤代之),附子1钱,荆芥(炒黑)3钱,柴胡2钱,白芍1两,天花粉5钱,生甘草5钱。功能主治背痈。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发红晕,如盘之大。此阴痈初起之形象。用法用量井花水......
  • 处方甜杏4两,白冰16两。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清金降火。主用法用量研和为粉。开水冲粘,当茶点服用,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
  • 处方叭哒扁杏仁4两(泡,去皮尖。药杏仁不用)。制法研如糊,加真正山东柿霜1两,上白蜜2两,同研烂成膏,饭锅上蒸透。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用2-3匙,放舌上润下。立愈。摘录《同寿录》卷二......
  • 处方故屋东壁土1升(碎),皂荚3挺(各长1尺2寸)。制法捣土为散。功能主治肛门滞出。用法用量挹粉肛头出处,取皂荚炙暖更递熨,取入则止。摘录《千金》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