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人参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柴胡人参汤处方

    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

    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

    用法用量

    水3杯,煎取1杯,顿服之;不愈再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柴胡人参汤处方

    柴胡、人参、芍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4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圣济总录》卷一六四:柴胡人参汤处方

    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微炙)半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失于将理,血气虚损,日渐困瘁,少寒多热,烦渴嗽逆,痰壅减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柴胡人参汤处方

    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知母(焙)1两,石膏(碎)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下后,潮热不退,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更多中药材
  •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安虫散处方胡粉(炒黄)槟榔 川楝子(去皮、核)鹤虱(炒)各60克 白矾(铁器熬)7.5克 干漆(炒烟尽)15克 雄黄7.5克 巴豆霜7.5克功能主治驱虫止痛。小儿虫积成团,腹中疼痛,肚腹胀满,大便秘结。(打虫)用法用量......
  • 处方黄连、乌梅、炮姜、山楂、厚朴、芍药、使君子肉、枳实、陈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虫动,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幼科百效》......
  •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川椒、乌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录《金匮翼》卷七......
  •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5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