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中:甘遂半夏汤处方

    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金匮》卷中:甘遂半夏汤处方

    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经方研究》:李春响等实验报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进行家兔利尿作用的实验,每公斤体重给药1毫升,药后30分钟时5分钟内尿液,与药前5分钟内的尿液比较无明显增加,但1小时后5分钟内尿量与药前5分钟内尿量比较,有显着增加。

    功能主治

    浚痰逐饮。主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饮家心下满痛,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

    临床应用

    1.留饮:吴孚先治西商王某,气体甚厚,病留饮,得利反快,心下积坚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与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岁。患肺原性心脏病伴腹水已年余。用强心利尿剂后,病反加剧。症见胸满腹胀,四肢水肿,喉间痰鸣,心悸而烦不得卧,气短欲绝,面色晦暗,唇周发绀,二便不通,不食不饥,口不渴,舌胖淡,苔润,脉弦而结代。证属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元气欲脱。拟甘遂半夏汤化裁:人参15g,甘草3g煎汤,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后4小时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状,继下浆糊样便,小便亦通,胸满肢肿,痰鸣等症均已见轻,呼吸好转,颜面转微白,唇周淡红,胃纳好转。翌日,投木香12g,人参15g,甘草3g煎汤吞服甘遂蜜丸3g。服后2便畅通,继以8味丸固本,经治月余,诸症消失,至今6年,未复发。

    3.腹壁脂肪增多症:蒋某某,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4月,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医院。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纳减便溏,经闭3月,白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12g,茯苓18g。3剂。药后腹胀大为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惟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继进3剂,腹胀大已减3分之2,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滑,原方再进3剂。2年后,患者至某医院分娩遇见,谓药后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带止经行,尔后怀孕。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8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2.《古方选注》: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

    3.《金匮要略心典》:脉伏者,有留饮也。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者,所留之饮从利而减也。虽利,心下坚满者,未尽之饮,复注心下也。然虽未尽而有欲去之热,故以甘遂、半夏因其势而导之。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抑缓药毒耳。

    摘录《金匮》卷中汉·《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组成

    甘遂三枚(3克)、半夏十二枚(12克)、芍药11枚(5克)、炙甘草一枚(1克)。

    用法

    水煎去渣,加入蜂蜜15克,和药汁,再煎服。

    功效

    逐水祛痰,和中除湿。

    主治

    主治留饮欲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者,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脑积液伴癫痫等病症。

    1.肝硬化腹水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中药甘遂半夏膏加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疗程1个月,停药随访3个月。以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以上3项指标保持稳定6个月~1年为显效标准,并观察腹水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腹水消退平均时间为12日,对照组腹水消退平均时间为21日;治疗组复发率10.5%,对照组复发率29.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海峡药学》2009年第4期)

    2.脑积液伴癫痫(个案)李仲愚毅授应用甘遂半夏汤(甘遂单煎兑服)治疗脑积液伴癫痫1例,与二陈汤加减交替使用,连续治疗2个月,癫痫一直未发作,头痛症状消失。李教授认为脑部积液伴癫痫系痰饮上逆所致,故取甘遂半夏汤攻逐痰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留饮不去,心下坚满之证。方用甘遂降逆,攻逐饮邪,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半夏醒脾燥湿,化饮降逆,宣畅气机;芍药补血益阴缓急;甘草益气和中;蜜性甘缓,益气和中,缓和甘遂与甘草之相反,并调和诸药

    甘遂攻下之力峻猛,使用必须谨慎,可暂用而不可久服,以免攻逐太过,损伤正气。气虚、阴伤、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各种类型胃炎、结肠炎、肠结核、肾积水、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遗精、术后尿潴留、小儿百日咳、无名肿毒、疟疾等病症。方中甘遂、甘草两药配伍属中药“十八反”之列,两者相反作用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遂与甘草配伍的毒性大小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若甘草等于或小于甘遂用量,无相反作用,有时还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甘草大于甘遂用量,则有相反作用。

    方歌

    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饮留胃肠此方施,遂草相反义深广。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牡蛎(煅)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龙齿(煅)1两,益智仁1两,乌药1两,杜仲1两2钱,石菖蒲1两2钱,山茱萸1两2钱,茯神1两2钱,牛膝1两2钱,川椒5钱,北细辛6钱,半夏6钱,半姜6钱,人参8钱,当归8钱,白芍8钱,紫石英8钱。制法......
  • 《中医伤科学讲义》:宝珍膏处方生地 茅术 枳壳 五加皮 莪术 桃仁 山奈 当归 川乌 陈皮 乌药 三棱 大黄 首乌 草乌 柴胡 防风 刘寄奴 牙皂 肉桂 羌活 威灵仙 赤芍 南星 香附 荆芥 白芷 海风藤 藁本 续断 良姜 独活 麻黄 甘松......
  •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宝珠丹处方白硼砂2钱,川连1钱2分,番木鳖(去壳,麻油煠松)5分,黄柏5分,青黛(水飞)5分,薄荷尖5分,水飞雄黄5分,人中白(煅)5分,儿茶5分,胆矾5分,血竭5分,冰片5分,灯心灰3分。制法上为末,收贮,勿泄气,吹......
  • 处方橄榄核灰、人中白、大红纬灰、硼砂、冰片、药珠。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用芦管抄药,吹入患处。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处方赤石脂1两,天冬1两,麦冬1两,生地1两,熟地1两,紫梢花1两,蛇床子1两,鹿茸1两,谷精草1两,防风1两,元参1两,厚朴1两,虎骨1两,菟丝子1两,木香1两,母丁香1钱5分,肉桂1钱5分,川断1钱5分,赤芍1钱5分,黄耆1钱5分,肉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