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利膈丸

    《医学发明》卷一:利膈丸别名

    人参利膈丸(《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

    木香21克 槟榔23克 厚朴(姜制)60克 人参 藿香叶 当归 炙甘草 枳实(麸炒)各30克 大黄(酒浸,焙)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或少用蒸饼亦可,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诸饮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儒门事亲》卷十二:利膈丸处方

    牵牛120克(生)槐角子30克(炒)木香30克 青皮30克 皂角(去皮,酥炙)半夏(洗)各60克

    制法

    上药研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痰阻气滞,喘满咳嗽,脘痞腹胀,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用白开水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脉因证治》卷下:利膈丸处方

    黄芩(生)1两,黄芩(炒)1两,黄连5钱,南星5钱,半夏5钱,枳壳3钱,陈皮3钱,白术2钱,白矾5分,泽泻5钱,神曲(炒)。

    功能主治

    除痰利膈。主痞证。

    用法用量

    方中神曲用量原缺。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利膈丸处方

    半夏3两(汤洗7遍去滑,为细末,生姜汁和作饼子,焙干用),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槟榔(锉碎)、百合、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诃黎勒(煨,去核)、桔梗(炒)、枳壳(去瓤,麸炒微黄)、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痰饮,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保生信效方》:利膈丸处方

    黑牵牛4两(半生半熟),青橘皮(去白)半两,槐角子半两,皂角(不蛀、肥者,去皮子,涂酥炙)2两,齐州半夏(汤浸洗7次,切,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风盛痰实,喘满咳嗽,风气上攻。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要疏风痰,加至30-40丸。小儿风涎痰热,可作小丸,量多少与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保生信效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利膈丸处方

    槟榔(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牵牛子(微炒)4两,木香半两,干姜(炮)1分,枳壳(去瓤,麸炒黄色)2两,半夏(汤浸7遍,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正气,利心胸,行壅滞。主留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博济》卷二:利膈丸处方

    牵牛子4两(一半生,一半熟),不蛀皂角(涂酥,炙令香熟)2两。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三焦不顺,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荆芥、姜汤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利膈丸处方

    牵牛子(微炒)4两,皂荚(去皮,酥炙)4两,白矾(烧令汁枯)1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2两,葶苈子(隔纸炒)2两,丹砂(研)1两,铅白霜1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癖,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利膈丸处方

    制野军4两,槟榔4两,莱菔4两,木香2两,茅术2两,陈皮2两,厚朴2两,果仁2两,枳壳2两,砂仁2两,山楂2两,神曲2两,麦芽2两,桔梗2两,青皮2两,藿香2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1分。

    功能主治

    开瘀顺气,消食化痰。主肝瘀胃热,发为结胸,胸脘疼痛,咯气食少,肝气横逆,闭塞于胸,胸胁串疼,气促息急,湿蕴脾肺,痰如蛋清,漉漉有声,气喘咳嗽;食积结滞,中脘胀硬,大便闭塞,嘈杂吞酸。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2次。

    注意

    忌食辛辣、油腻物。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七味荡滞,饮加大黄6分。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腹痛,日夜无度。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 处方明矾1两,蜜蜡1两,牛黄1钱,真珠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朱砂1钱,雄黄5分。制法先将蜡溶化,离火下众药和匀,急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托里,护脏腑,止痛消毒。主痈疽。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进3服。加至20丸。摘录《痘疹传......
  • 处方补骨脂(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桑螵蛸(炒)1两,菟丝子(酒浸3日,别捣)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干姜(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3分。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便滑数。用法用量......
  • 《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八味还睛散处方白蒺藜(炒、去尖)防风 粉草(炙)木贼 山栀(炒、去壳)各15克 草决明30克 (炒)青葙子0.3克(微炒)蝉蜕0.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
  • 处方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功能主治清肝熄风,活血散瘀。主肝经热盛,痰浊中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来春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