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暖肝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暖肝煎处方

    当归6~9克 枸杞9克 茯苓6克 小茴香6克 肉桂3~6克 乌药6克 沉香3克(或木香亦可)

    功能主治

    暖肝温肾,行气止痛。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

    用法用量

    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注意

    温热下注,阴囊红肿热痛者不宜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明·《景岳全书》:暖肝煎组成

    当归二钱(6克)、枸杞三钱(9克)、乌药二钱(6克)、小茴香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沉香(木香)一钱(3克)、肉桂一钱(3克)、生姜3~5片。

    用法

    水煎服。饭后温服,每日2次。

    功效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

    主治肝肾虚寒,肝寒气滞,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疝气、精索静脉曲张、慢性阑尾炎、原发性痛经等病症,

    1.疝气:以暖肝煎加减治疗疝气251例,疗程7臼,以治疗后症状消失为临床痊愈标准。结果:治愈195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2.8%。(《陕西中医》1995年第1期)

    2.精索静脉曲张:以本方加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2例,并与穿弹力内裤或阴囊托带相对照,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以行走、站立、负重劳动时阴囊下坠和胀痛等症状及阴囊静脉曲张团块变化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88.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治愈率19.2%,总有效率7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2期)

    3.慢性阑尾炎:采用暖肝煎内服加外敷治疗慢性阑尾炎20例,疗程10日,以自觉症状及右下腹深压痛消失为痊愈标准。结果: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5%;(《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年第2期)

    4.原发性痛经:以本方治疗阳虚寒凝型痛经30例,并与月月舒冲剂治疗相对照,经前1周开始服用,持续至经来3日停服,共10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以痛经消失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笫2期)

    方解

    暖肝煎适用于肝肾虚寒,气机阻滞之小腹疼痛,疝气痛。以睾丸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温、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方用肉桂、小茴香、乌药等暖肝散寒、行气止痛;当归、枸杞养血和营,标本兼顾,行气与和营同治。

    临床如见寒甚,加吴茱萸、干姜或附子;伴肾虚,加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伴气虚,加黄芪、人参。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又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不稳定型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病症;另有个案报道治疗突发性睾丸萎缩、阴茎癌、阴囊湿疹。

    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摘录明·《景岳全书》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3钱,白术3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橘红8分,枳壳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黄芩1钱。功能主治咯痰带血而出。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 处方砂仁、香附、陈皮、紫苏、秦艽、川芎、当归、白芍、黄耆、白术、杜仲、艾叶、酒芩、童便。功能主治妊娠腹中有孕已四五月,因惊跌仆,胎动不安,已下血者。各家论述惊则气逆,惊则心虚,神不守舍。惊则肝风愈炽,砂、附、陈、苏皆所以顺气也;耆、术、归、......
  • 《扶寿精方》:保命延寿丹处方胡桃仁半斤,小红枣半斤,白蜜半斤,酥4两,苍术1两,甘草1两,厚朴(各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1两,破故纸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牛膝......
  • 处方人参5钱,当归5钱,白茯5钱,乌药5钱,杏仁5钱,砂仁5钱,川乌5钱,川草乌5钱,何首乌5钱,五加皮5钱,枸杞子5钱,牛膝5钱,杜仲5钱,肉桂5钱,苍术5钱(制),肉苁蓉1两,破故纸1两,甘草1两,木香3钱,枳壳3钱,干姜3钱,虎骨(酥......
  • 处方苣胜子(去皮,9蒸9晒)1两,补骨脂(酒浸1宿,焙)1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甘菊花1两,天门冬(去心)1两,菟丝子(酒浸1宿,湿杵作饼,火焙再杵)1两,枸杞子1两,人参(去芦头)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白茯苓(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