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热泻脾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热泻脾散处方

    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 黄芩 赤苓

    功能主治

    清脾泄热。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医宗金鉴》:清热泻脾散组成

    栀子、生地黄、黄芩、茯苓各三钱(各9克),煅石膏半两(15克),黄连、灯心草各一钱(3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

    主治小儿鹅口,满口生白屑,舌红苔白腻,脉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鹅口疮、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等病症。

    1.鹅口疮:以清热泻脾散治疗心脾积热型鹅口疮36例,疗程为7日,以口腔内黏膜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痊愈29例,占80.56%;有效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河南中医》2013年第1期)

    2.口腔溃疡:以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22例,与维生素B2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3天,以临床症状的改善判断疗效。结果:中药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西药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第17期)

    3.手足口病:以本方加减治疗50例,疗程为6日,以手足及躯干部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等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总有效率98%。(《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5期)

    方解

    本方石膏、栀子清心脾积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养阴,灯心草、赤苓健脾利湿。临床如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莱菔子、麦芽等,大便秘结,加大黄。清热泻脾散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疗成人心脾蕴热的病证。

    方歌

    山栀芩连灯芯草,石膏茯苓生地黄,心脾积热循经发,清热泻脾鹅口疮。

    摘录清·《医宗金鉴》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牛黄(别研)半两,真珠(别研)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安息香(酒化)半两,胡黄连半两,龙胆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丹砂(别研)1两,瑇瑁(镑)1两,犀角(镑)1两,龙脑(别研)1分,龙齿1分,铁粉(......
  •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冰壶散处方不灰木半两(烧),玄精石半两(生研),金星石半两,银星石半两,马牙消(生)半两,甘草(炙,锉)1两,消石1分。制法上各为散,先将甘草铺在铫内,次入诸药,炒良久,移放地上,以铫冷为度,重研过。功能主治解暑毒。主......
  • 处方高良姜(生锉)。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呕吐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大枣1枚(去核),煎至5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处方冰片3分,黄柏5分,白矾7分,灯草1钱(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致阴火沸腾,咽喉生疮,声音不出。用法用量吹。摘录《喉科种福》卷五......
  • 处方硼砂(研)、黄柏(晒干)、薄荷叶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蜜为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口疮、舌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津液噙化。疮甚者,加脑子(研)。摘录《医方大成》卷八引《澹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