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清营汤处方

    犀角9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银花9克 连翘(连心用)6克 黄连4.5克 丹参6克

    功能主治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治温病邪热传营,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用法用量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

    舌苔白滑者,不可与之。

    备注

    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温病条辨》:清营汤组成

    犀角三钱(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效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邪热内传营分所致。邪热传营,伏于阴分,扰乱心神,则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邪热由气分初入营分,故初时气、营之证并见,则见口渴或不渴;气营两伤又波及血分,则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热伤营阴之象。治宜清营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方中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初出的卷状嫩叶)清热解毒,轻清宣透,能使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五药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注意

    要注意舌诊,必须是舌绛而干。若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有湿邪,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且延误病情。

    方歌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摘录《温病条辨》
更多中药材
  • 《外科集腋》卷四:八叶汤处方扁柏叶、青蒿叶、蓖麻叶、金银叶、桃叶、柳叶、槐叶、艾叶各等分。功能主治阴 (匿虫)。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摘录《外科集腋》卷四《三因》卷十五:八叶汤处方桑叶、荷叶、地黄叶、皂角叶、蒻叶、苍耳叶、菖蒲叶、何首乌叶各等分......
  • 《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八君子汤处方人参 白茯苓 白术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广皮2.4克 苍术2.4克 当归7.5克功能主治脾胃湿痰内盛,时时带下,经行而带症益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
  •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八味丸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八味丹处方朱砂1两,磁石1两,赤石脂1两,代赭石1两,人中黄1两,禹余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糯米汤为小丸。功能主治补精髓,壮筋骨,益心智,理虚损,明目益睛,安神定惊。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
  •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