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有着神秘的纳西古族医药简史

    唐代,纳西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创造了象形文字,受到南诏与吐蕃的文化医药的影响,形成了纳西族巫教-东巴教。尔后出现了大量的东巴经典,记述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医药文化知识。如《崇仁播迪找药》记载了药物,《点龙王药经》记载了乳为补益用,《神将药品经》记载了洒药。又如《布扎》(祭中风瘫痪鬼经)《几扎普米》(驱瘟疫鬼经)《送毒鬼经》等,则完全是对病魔、恶神、自然灾害的咒语。

    纳西族先民很早就以草药防病治病并延续至今,民间医多为巫医,应用自己实用之医术治病的同时,也应用其他民族的医药手段治病。

    巫医:原始宗教的巫与医紧密地结合一起,巫医跳神治病,首先是占卜、打卦,通过卦的显示,决定治疗方式。一般驱鬼念经,卦不显示,跳神给药或施术,巫医一般掌握20种药品,以及行施扎针、拔火罐、草药熏鼻、火草点穴,草药外用等方法。

    清代道光二十年,丽江鸣音乡冷水沟,大东巴阿普肯命,有一册东巴医药专书《称恩说律》,书中记载有草药、动物药、矿物药200余种,他据此行医,医术精深,当地人民甚为赞誉,此书在东巴之间相互传抄,为行医延寿之道。

    纳西族医药形成多元性发展,明朝以来藏族医药学术发展迅速,北移的纳西族与藏族混居一起,吸收藏医知识。清代随着中医药的进入,纳西族医药增添了中医知识。民国时期外国传教士带进西方医药,开设医院。传授西医药知识。

    民国时期,和纯厚搜集玉龙本草标本328种。压制整理成册,阐述了纳西族用药,是民族药与中药的结合。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