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四生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四:四生丸处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 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妇人血风,骨节疼痛,手臂抬举不起,行履不得,并浑身麻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酒任下。或作末,每次1.5克,酒调下。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四《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四生丸处方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

    制法

    上药捣烂,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有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备注

    方中生柏叶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荷叶清热止血散瘀;生艾叶性温而止血,有制约寒凉,防止留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之功。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宋·《妇人良方》:四生丸出处

    四生丸,出自宋·《妇人良方》。本方首见于宋·杨倓《杨氏家藏方》,名为“四味丸”:“四味丸,治吐血。荷叶、艾叶、柏叶、生地黄”,其中荷、艾、柏三叶未生用。其后,宋-妇科名医陈自明将三叶改为生用,载于《妇人良方》并易名为“四生丸”。

    组成

    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

    用法

    将上述4药各等分捣烂为丸。每服1丸(约30克),水煎服;现多用鲜药捣汁凉服或炖温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凉血止血。

    主治

    主治血热妄行,咯血,吐血,衄血,出血鲜红、口干咽燥等症,伴见舌红或绛,苔黄,脉弦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衄、治疗更年期功血、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症。

    1.鼻衄:应用四生丸治疗鼻衄,对63例患者以四生丸为主方,临证辨证治疗。结果:显效4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6%。(《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

    2.更年期功血:四生丸加减治疗更年期功血 52例,以四生丸止血为标,临证治疗以滋肾、调肝、固冲任、调经血为治疗目的,结果:痊愈32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服药最少2剂,最多21剂。疗效颇佳。(《中医原刊》2003年第11期)

    3.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归补血汤合四生丸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与单用西药治疗15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出血症状完全消失40例,减轻3例,无效3例,有效率93%;血小板计数平均上升(45.22±33.55)×10^9/L,平均上升率达80.4%。对照组:12例出血症状完全消失,3例减轻,止血有效率100%;血小板计数平均上升(35.25±36.06)×10^9/L,平均上升率达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上升率有明显差异,P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15克 茯苓块15克 川连3克 厚朴9克 通草24克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治湿郁于脾,胸部痞满,不饥不食。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药,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处方人参2钱,陈皮2钱,黄耆1钱5分,当归1钱5分,白术1钱5分,白芷1钱5分,川芎、茯苓、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节。功能主治痈疡半阴半阳,似溃非溃,似肿非肿,此皆元气虚弱,失于补托所致。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摘录《疡科选粹》卷......
  • 处方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6分,芸桔梗6分,知母6分,紫苏6分,猪牙皂角(酥炙)6分,甜葶苈(炒)6分,鳖甲8分(酥炙),槟榔6分,白前6分,柴胡8分,汉防己6分,杏仁(炒,去皮尖)6分,羚羊角(炒)6分,郁李仁(炒,去皮)6分,紫菀6分......
  • 处方白芍30克 柴胡6克 当归9克 川芎15克 甘草3克 蔓荆子3克 半夏3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祛风。主治郁气不宣,风邪外袭,半边头痛,多在左边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
  • 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