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解散

    《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水解散处方

    麻黄120克(去节)大黄90克 黄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药60克

    制法

    上六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解表攻下。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则便愈。体强人服2克。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生葱、菘菜、生菜。

    备注

    方中麻黄开腠发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药和里益营,黄芩清上中焦之热,大黄泻中下焦之热,甘草调胃和中。盖天行瘟疫,郁热自内达外,与伤寒由表传里者不同,故虽一二日之浅,可以汗下兼行。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水解散处方

    柴胡 知母 瓜蒌 青木香 升麻 茵陈各30克 大黄 栀子仁 石膏 芒消各45克 黄芩 干葛各37.5克 枳壳(炒)芍药各22.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时疾。

    用法用量

    空腹时以冷水和散1匙,调顿服。以利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唐·《备急千金要方》:水解散组成

    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各60克),麻黄四两(120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每服2克,开水调下。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辛温解表,清热通腑。

    主治

    主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舌深红,苔干,脉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等病症。

    高热(个案):本方加减治疗春温热入营血。中午服药,当晚热退。(《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年第4期)

    方解

    本方辛温解表药与苦寒泄热药同用,麻黄、桂枝辛温发表、发散风寒;大黄清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辛温发表、泻热通腑之功。

    临床以头痛、发热、便秘为辨证要点。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陈皮;里热烦渴、咳喘气急,加石膏、杏仁。

    方歌

    备急千金水解散,桂心麻草大黄襄,发表清中兼解毒,天行瘟疫可煎尝。

    摘录唐·《备急千金要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白术1钱,陈皮7分,砂仁5分,茯苓1钱,当归身8分,藿香3分。功能主治养血安胎。主妇人见食不喜食,或恶心而吐,或体倦欲卧,虽体质平常,孕脉不现。用法用量加老姜1片,炒米2钱,水煎服。如恶心而吐痰者,加制半夏5分。摘录《产科心法》卷上......
  • 《杏苑生春》卷四:安胃散处方茯苓 白术 车前子各3克 五味子1.5克 乌梅1枚 粟壳4.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下痢脓血相杂,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杏苑生春》卷四《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安胃......
  • 《脾胃论》卷下:安胃汤处方黄连(拣尽,去须)五味子(去子)乌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 熟甘草0.9克 升麻梢0.6克功能主治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偏风痿痹。用法用量上药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 处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宁痛、散结。主气滞阻络。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袁正刚方......
  • 处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矾(煅)250g 海螵蛸(去壳)187g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片;气微,味涩、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蜂蜜125g与适量的水,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制酸止痛......